协同机制引领下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4-05-30 10:48舒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摘要】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探讨如何改进我国外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协同 创新 外语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建设项目“外语类专业商务实践教学基地”(粤教高函[2013]113号)和2014年中山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山市涉外工作人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研究”(项目编号: 中资2014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1-01

一、引言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强调,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1]。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认为,促进协同创新有助于我们全面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办学职能,有助于我们解决长期困扰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极大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本文拟针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挖掘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提出改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二、 国内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频繁,众多行业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有:

1. 从大学内部来看,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学科与专业之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彼此之间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不能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更谈不上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培养[2]。比如不少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可他们只是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课基础上增加了几门商务方向专业课。“语言”和“商务”的简单相加,难以做到跨学科课程的融合。

2. 许多院校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不重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轻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仍放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的讲解上,这样肯定难以培养出既掌握语言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外语类专业还是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定量评价,轻视定性评价;重视学习结果评价,轻视学习过程评价。大多数课程采用期中、期末笔试答卷的方法,考核方法单一、守旧,无法全面考核学生水平。

4. 从大学外部来看,校、政、企协同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缺乏较系统的理论指导,而且大部分的协同都是针对理工科专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成果转让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文科专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涉及很少,尤其是有关外语类专业的协同创新研究及实践就少之又少了。

5. 专业实践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近年来各院校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这种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要求,企业得到廉价劳动力,至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却很少过问。

三、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之间、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3]。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需要系统内各单位,包括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突破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机制障碍,建立多机构、多部门、多单位协同创新机制,从而有效解决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四、改革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

高校需要优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更加适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协同校内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外语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语言教师出身,语言功底扎实,但缺乏从业经历和商务实操经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不少课程都是请经管学院的老师用中文授课。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学院,外贸英语类课程请外院老师来授课,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很难将商务理论及知识讲解透彻,以致造成语言和商务的脱节。而在协同机制的引领下,打破专业的限制,更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加强外语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合作,深入探讨,形成教学与科研团队,进行跨学科合作。

2.改进教学模式,实现资源整合

许多高校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極为不利。建设校内外协同机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联合共建各类如翻译、外贸、谈判等外语实验室,及外语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打破单一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能力

外语专业课程大多采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方法,考试评价过多地关注在认知领域中那些容易用纸笔检测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在协同机制引领下,打破以一份考卷来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联合学生实习单位,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只有建立起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多维度考查机制,才能真正体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4. 加强实践教学,促进联合培养人才

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形成校、政、企三赢的良性格局。比如各地都有交易会、文化节等商贸、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可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拓实习基地,向外语专业学生提供诸如翻译、外贸业务员、工作人员等岗位;高校也可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协同校内、外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选择[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协同校内外资源,构建校、政、企合作平台,改进外语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第2版.

[2]王迎军.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 中国教育报, 2012 年4月23日第5 版.

[3]周继良. 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15-21.

[4]薛传会. 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 高校教育管理, 2012(6): 24-28.

作者简介:

舒薇(1980-),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