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培养评价护航

2014-05-30 10:48:04张仁慧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道德评价活动

张仁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4-02

道德评价是德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品德发展起着指导、激励、内省、肯定等诸种促进作用,客观地道德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也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自2002年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理念为新时期学生评价方式指明方向,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评价学生的行为,将评价变成一种激励,内省的手段呢?

两年来,在《加强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课题组的引领指导下,我校紧扣《小学道德评价方法的研究》这一子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三个关系,即道德评价与道德培养的关系、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关系、道德评价与社会新的道德标准的关系。基于以上三种关系,我们确立了道德评价研究的思路,即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确立道德培养的新标准,在开展道德培养活动的过程中,实施道德评价,通过道德评价验证道德培养的方略,在过程性评价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学期末的阶段性评价给学生进行综合道德评定,让评价既成为一种教育过程,又成为一种激励手段。

一、课题实施的操作过程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两个维度”,遵循“三个原则”,采用“四种方式”,确定“五项内容”,进行道德评价方法的探索。

1.“两个维度” 确立了道德评价的主旨

“两个维度”,即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认知是基础,行为是认知的外在表现,在道德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道德认知这个环节,将道德评价标准与学生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在初步感知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正确地评价自己,并发现不足。而道德行为,则是对学生道德认知的再检验,透过行为,发现认知存在的不足,并根据不足及时施行认知再教育。

2.“三个原则”构建了道德评价的基本框架

“三个原则”,一是遵循在活动中评价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在活动之初将细化的行为评价标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中自己道德培养的主要内容,在活动过程中,依据评价内容约束自己,在活动后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在活动过程中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同伴眼中自己的不同,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

第二个原则是灵活性评价原则。活动可大可小。大到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小到一次扫除任务,让评价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融入到教育的每个方面,真正实现适时教育、适时评价。

遵循的第三个原则是“循序渐进、梯次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我们将同一教育德目细化成不同的行为要求。例如,文明习惯教育,低年级要求学生爱同学,尊师长,见到客人主动问好;中年级要求学生关心长辈,尊重他人;高年级则要求做到爱国、爱校、爱集体,和同学相处讲究谦让,待人热情,让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收获,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四种方式”形成多维评价体系

“四种方式”,即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角度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在同伴评价中学会欣赏,在老师评价中发现不足,在家长评价中体味亲情,让学生道德成长成为全方位的系统教育,同时加强家校、师生、父子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道德评价与道德成长更紧密的结合,我校设计了美德档案,跟踪记录学生道德成长的每一滴进步。在美的档案中,每学期都有一个好人好事记录栏,及时记载学生道德成长的每一步。

4.“五项内容”催化道德品质的养成

确定道德教育的“五项内容”,即我校为使道德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将小学生日常行为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社会公德、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个性心理。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我们学校以“道德在线40分”为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道德在线40分”活动,是在以往我校道德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活动形式,它本着小而精,小而实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寓理于情的活动形式,以学生小课堂,透视社会大课堂;以学生小视角,反映社会大问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感受中,明是非,辨善恶,找不足,树信心,在不断的明理感知、内化践行、辨析提升等系列活动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树立崇高理想。活动通过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观察、道德辨析、道德感言五个方面,或参观,或访问,或调查,或座谈,在道德评价全程参与监督下,升华情感,历练品德,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例如,在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主题活动时,我校结合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的契机,以孟祥斌事迹为核心,以道德在线40分为平台,开展了“他这样做值不值”的道德辩论会。学生们通过上网查询,搜寻整理,从正反两方面在辩论会中对孟祥斌的行为做了深刻的剖析,正反双方的不同见解,代表了社会的不同群体的不同看法,这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却时刻在引导孩子怎样做事,怎样做人。辩论会后,我们以“道德感言”的形式,让同学们尽抒胸臆,从同学们那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中,看到了孩子们思想的升华,相信一颗正义的种子也悄然在他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由于孩子们已经体味到父母的艰辛,所以此评价表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变乖了,能主动帮父母做事了,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看到孩子们的道德成长与进步,我们做到了。在此,我们也看到了道德评价与促进道德培养、升华道德情感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方向。

又如,在进行“环保1+1”道德在线40分活动中,我们将评价与道德培养更加有效地融合,通过下发“环保1+1”道德评价表的形式,把爱护环境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紧密结合,通过评价既进行了道德引领,,也让学生在评价中明确,爱护环境我们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道德作业既是道德培养又是一次道德评价,通过自我对照与评析,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课题取得的初步成果

经过几年来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小学生道德评价方法研究已经有了雏形,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与好评,主要表现为:

1.评价促进學生道德成长,学生道德认知水平、自我约束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几轮评价,学生们日常行为习惯基本形成,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们明确了在什么场所应该有怎样的道德要求,并能够自觉地遵循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2.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学会感恩。

评价是促进道德成长的有效手段,通过四种形式的道德评价,孩子们学会了正确认识自我,宽容对待他人,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一颗爱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悄然生根、发芽。

3.道德评价让学校德育工作硕果累累,锦上添花。

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吉林省标准化家长学校、长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长春市心理健康示范校、长春市未成年人道德基地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单位、绿园区优秀少先大队等殊荣。李娜同学被评为“长春市好市民”,朱奕达同学被评为“长春市孝敬父母好儿女”。

四、下一步打算

在已取得的经验基础上,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探究道德评价如何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胞里,辐射学校教育的全方面工作,建立一个全方位道德教育网络。

二是对道德评价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找到理论支撑,建立评价体系,让评价与学生道德成长更加紧密地结合。

以上,是几年来学校道德评价方法研究的做法,对于道德评价方法的研究,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会一如既往,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道德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