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元一晚!”
在长白山山脉深处的小镇松江河,一家知名国际酒店打出了可以“媲美”经济酒店的价格,如果运气够好,顾客还可以免费升级为豪华总统套房。
持续下滑的出租率与客房价格,让高端酒店感受到中国经济回落以及廉政风行的丝丝寒意。但另一方面,国际品牌五星店仍然在中国加速扩张,其扩张的版图不仅仅在长白山、三亞等知名旅游区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中国腹地的三四线城市,高端酒店也趋之若鹜。
原因究竟何在?高端酒店在中国究竟是繁荣发展还是产能过剩?
井喷发展的高端酒店
中国有多少家星级酒店?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超过1.6万家星级酒店,其中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的比例由10年前的7.7%上升到2013年的17.5%。喜来登、希尔顿等外资高档酒店更是纷纷来华抢滩。
中国市场,正成为所有跨国酒店管理公司的兵家重地。希尔顿和万豪都希望到2015年,在华酒店数量增至100家以上;同一时间,雅高则准备在亚太区管理超过700家酒店;洲际酒店集团计划未来3~5年内让在华管理酒店的规模翻一番;以稳健著称的凯悦酒店自从1969年进入大中华地区至今,旗下一共也就运营了21家酒店,如今他们也有超过40个的内地签约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中。
“我们非常看好酒店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凯悦酒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赫澜如此说道。
海外高端酒店进入中国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整体高端酒店市场的供应出现急速膨胀。据统计,2013年国内五星级酒店开业数量达154家,占去年全国新开业酒店数近四分之三。截至2013年初,由国内权威机构认可的国内五星级酒店数量已达721家。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高端酒店吗?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除却在一线城市以及旅游景点,众多的高端酒店坐落在三四线城市。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发展高星级酒店已经被视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
为迎合地方政府的特殊嗜好,中国开发商们正在努力让他们所进入的几乎每一个县城都拥有一座高档酒店。而跨国酒店品牌在华的轻资产模式,很容易使得三方一拍即合。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的报告,目前中国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家国际品牌酒店开业。
“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在酒店发展上那么激进。”知名酒店咨询机构华美机构专家官赵焕焱说。
“赔钱”背后的商业逻辑
开设中国星级酒店,它们在中国赢利吗?一般而言,五星级酒店要维持收支平衡其入住率要在70%左右,但是在中国,大部分星级酒店入住率都在50%~60%。且相较于经济型酒店,五星级酒店的回报周期更长,大约需要10~15年。
回报周期长且不能达到收支平衡,那么为什么星级酒店依旧在华开设酒店?
一位开发商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酒店大部分都是赔钱的,但效益在酒店之外:通过帮三四线城市政府盖酒店、摩天楼和大型购物中心,政府往往会在土地价格、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此外,将项目中销售型物业套现所得,用于投资酒店开发建设,又达到了合理避税的效果。”
对于当地政府而言,除却通过引入豪华酒店能够作为改变城市形象或提高区域品位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创造持续税源和增加就业。也因此,在出让土地时,很多政府对于出让的条件是建设高星级酒店。
同时,在房地产过热的当下,建设高端酒店和购物中心,能带动一片新兴区域的整体价值,也会促进其周边住宅的销售,开发商何乐而不为?
对于跨国际酒店品牌,为了规避风险,很多都采取输出品牌、收取管理费的轻资产模式,即不持有酒店产权,只对酒店进行运营管理,这样它只需挑选伙伴和项目,而不用承担大的投资风险。以凯悦为例,其在全球管理着超过500家的酒店,自持酒店也达到100多家,但在中国它只选择品牌输出。
“大的跨国品牌中,除了香格里拉和半岛酒店,其他所有的外资品牌到中国来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赵焕焱说,“短期内能旱涝保收,也刺激了他们的扩张冲动。”
当然,在今年国家针对政府部门三公消费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让很多悲观者相信,近年来为跨国品牌青睐的三四线城市高端酒店业的需求增长,可能会受到大的影响。但外资品牌们坚持认为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他们相信,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前期大量的建设,最后还是逐渐被消化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