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博物馆造梦记

2014-05-30 10:48李俏云
财经文摘 2014年8期
关键词:王巍书院博物馆

李俏云

王巍,1958年出生,汉族,美国福特姆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并购专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并购协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

王巍又去登山了!

这次是美国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北美洲的第一高峰。

风雪煎熬,食尽粮绝。20天瘦了5公斤。

他却在微博上笑称:“寒风彻骨自抖擞,烈日灼面亦从容。”

登山并不是其主业,中国并购教父、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才是王巍在俗世中的身份,此外还将一个博物馆书院打造得风生水起,办的沙龙亦名流如云。

正如共识人物颁奖词中所言:“他侠肝义胆,为推动金融启蒙,倾囊打造民间性的金融博物馆。他胸怀天下,且闯江湖,倾力构建沟通精英与草根的公益性平台——金融书院。他是一位江湖文人,一位金融侠客,也是中国的并购教父。”

王巍受之欣然,却未曾止步。

金融的力量

2010年6月9日,天津金融街解放北路29号,中国金融博物馆开幕。

2200平方米的展示厅,30多张电视屏幕,从清朝的股票到民国的债券,从王莽改制到1997亚洲金融风暴,从清明上河图、王熙凤到卓文君,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第奇家族到达·芬奇,从宋子文到私有化改造,一路看过去,还真有点魔幻电影的时光穿梭之感。

它的创始人便是王巍,没人相信年届知天命之年的他是认真的,他收藏的人民币币种还没有女儿多。然而,他一做就是仨,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基金博物馆、国际金融博物馆陆续在天津、苏州、北京开馆。

采访王巍,便是以博物馆的名义。

中国金融的历史并不算短,从最早使用自然币,到秦皇汉武统一币制,宋代“交子”出现,直至半殖民半封建的清末三次金融风潮……金融史几乎伴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兴衰史。

然而在此前,国内金融类博物馆数量几乎为零。官方博物馆多以收藏为主,注重历史和考据,面向专业人士和小圈子,忽视大众的理解能力和现实世界。使人们在看到一大批令人眩晕的古币和票证之后,依然很难感受到金融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加之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金融阴谋论盛行,人们对风险和变化尤为恐惧,甚至许多从事多年金融業务的人都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方式来观察总结市场内在规律,金融教育和资本观念的普及严重缺乏。

创建金融博物馆,王巍无疑是个“拓荒者”。为什么他要做这样一件事?

一切源于四年前的一次纽约行,闲来无事,王巍有个逛博物馆的习惯。这一次,他去的是纽约金融博物馆。

“看完之后我好半天都没说一句话,彻底被震撼了。”他说,“我们面对金融,长期处于蒙昧的状态。在西方,金融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是主要的动力。从吕底亚古币,到十字军东征,到文艺复兴,直至今天的华尔街。这是一条清晰的线索,是源源不断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文明发展的主线。但是金融在中国不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金融从来都处于下等的位置。”他说,从古至今,人们都以谈金融为耻,人们对金融持有完全不屑一顾的态度。士农工商,商最低。

“其实我们人生都离不开金融,战争、科学、艺术、政治、产业背后都是金融作为推动力。历史社会的每一个技术进步,每一次文明提升,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从这一点上而言,我觉得做金融博物馆是有使命感的。”

凯恩斯曾提到,如果以货币的角度来解释历史,那么,我们的历史可能会被颠覆。此观点深得王巍之心,“比如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很多,但是,其金融因素却很少提及。当年中日双方都向欧洲买船打仗,因为自己技术不行,都没钱,中国四处挪借,日本人则发债券,结果中国财力不济,船都被日本人买了去。从制度上来看,中国是迟早要败的,但如果中国懂金融,不会败在那一场。”王巍说道,历史是一面镜子,需要不断地拂拭。许多历史事件在金融博物馆中得到重新解读,袁世凯不再是一心复辟的独裁者,孔祥熙、宋子文更非只是大发国难财的官僚资产阶级……

把金融变为一种文化

万通控股的掌门人冯仑在《野蛮生长》中曾这样形容他们这一代人:“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的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喜欢坐小车,看小姐,听小曲;崇尚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士大夫的精神享受”一句王巍非常认同。

于是,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诞生便顺理成章。书院,顾名思义,是读书的地方,让人们从庸常的物质生活中遁出,进入永恒的精神世界。金融博物馆书院,即王巍以中国金融博物馆名义牵头的读书会。场地是老朋友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提供的,主讲人也多是凭任志强和王巍面子请来的高端人士,从经济学界的陈志武、吴晓灵、许小年,到历史学界的袁伟时、朱学勤、雷颐,再到企业家柳传志、马云、王石……嘉宾自费,观众免费,开讲三年来了二十多万人旁听。

在这里,他们谈金融,谈历史,谈文化,也谈那一代人的忧愁和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

“我从来没有想到,金融博物馆书院能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任志强作为理事会主席,不仅提供场地,还担任了一大部分推广工作,这极大提升了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如今,金融博物馆书院微博上的粉丝达到了17万,每次博物馆的活动,都会来很多的热心读者,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网上观看。每一次讲座的视频,都有四五百万的点击量。金融博物馆的受众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了。”王巍筹备第一个博物馆时的初衷,得到了双倍回馈。

类似的公共讨论平台,类似的公众讨论氛围,类似的影响力及成熟的运作,在之前的中国社会并不多见。因此,读书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些空白。王巍并不避讳自己对博物馆“名人效应”的看重,这是获取社会关注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条捷径。吴晓灵、夏斌、陈志武、许小年、张维迎等财经界知名人士,均在金融博物馆的顾问团队中,目前任志强加盟担任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理事会主席,这些都是博物馆提升社会影响力的策略。

在读书会之后,第二个品牌活动也紧锣密鼓筹划出来,取的是“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之意,谓之“江湖”沙龙。2012年11月1日,它惊艳发声,各界名人在这里用草根语言叙事,痛抒家国情怀。

无数的书会、精品的沙龙直令王巍以及他苦心经营的博物馆声名远播。2012年底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获得《新周刊》评选的“2012优化生活贡献奖”;2013年又获得《华尔街日报》中文版的“中国创新人物奖”。连作为嘉宾的王石都称:“这儿感觉像梁山聚义,和传统印象当中的博物馆是不一样的,这种气氛有点特别,也很亲切。”

几年前,上海有家媒体把王巍形容成金融浪子,也有人将他说成是体制内的“坏人”,还有“举火把的人”“金融扫盲教头”等等不一而足,王巍不置可否。他更关注于做事本身:“牌的好坏我没办法决定,但是抓到这手牌,我一定把它打到最好。”

猜你喜欢
王巍书院博物馆
王巍作品
王巍作品
王巍作品(2)
王巍作品(3)
朵云书院黄岩店
博物馆
白鹿洞书院记
露天博物馆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