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7-01
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但许多老师往往都是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中按部就班地按照现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来上课,较少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完全成为教师活动的配角,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趣味的生物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不得不说是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达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完成活动的一片天地,课堂教学应当以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现。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用课堂动态生成的理念重新看待生物课堂教学,建立崭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内容不断地碰撞出火花,学习需求、方向不断地修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满激情,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进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得到了飞跃发展,师生都能感觉到受益匪浅。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生物教学的理想境界。
生物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式的成功实施,需要制定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就此,本人结合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己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策略。
一、目标指向策略
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优劣,首先要考虑的是课堂教学目标。当然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当是动态生成的,但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又不能完全偏离三维目标。例如,对“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生既要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又要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还要形成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应该围绕具有这样的具有“立体性”特征的课程目标来进行。有的学生在课中谈到自然环境污染很严重,举出很多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际例子,引起热烈反响。这本来是好事。但如果大家的注意力一直沉溺于污染现实的暴露,而不能联系生物科学和社会需要来对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则就会偏离前述具有“立体性”特征的课程目标,“生成”的目标指向受到遏制,导致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由于生物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学生学习的具体条件、精神状态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学目标指向的重点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变化,以便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过对目标只能是做适当调整,不能扔掉设置合理的预设目标,也不能消减目标的“立体性”特征。所以,把握目标方向,应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第一策略。
二、价值指向策略
课堂是生成的,但有时生成无意义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生成的价值性原则。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听课动态和了解接受程度,及时调整,力争全体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一位教师教学“DNA的结构和复制”,在讨论“DNA的双螺旋结构”时,有位学生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两位年轻学者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如何共同发现了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的有趣故事。本来在讲课过程中,补充一些有趣的典故、生物史等,是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可这样一来造成了喧宾夺主,分散了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无法認真学习本课的重点和更好地突破难点。
在上述动态下,教师必须坚持生成的价值指向策略,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焦点,及时清理“垃圾”,排除干扰,以免使“生成”沦为“无成”。其实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教材资料“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就很容易知道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
三、科学性指向策略
由于教师在讲解、提问和组织讨论中所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学生的思考,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使教师一时难于回答。这类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偏离正轨。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课上,学生实验发现葡萄糖和蔗糖竟然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了砖红色沉淀。因而学生对课堂上讲过的实验原理提出质疑,教学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当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提出质疑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质疑并不能改变事实的客观性质。我们承认问题的存在,但决不是公说公有说,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课堂教学要有好的动态生成,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刻起着引路人的作用,要实事求是,绝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胡乱回答,蒙混过去。在教学中我的处理是采取恰当的方式,说明还原糖的鉴定原理肯定是没有问题的。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结果,使课堂达到编者、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境界,尽快导入正常教学。课后,我及时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多次重复的实验,终于弄清事实的真相:蔗糖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就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还原糖,从而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这样给学生作了圆满的答复。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作为生成教学的“指导者”,应把握好动态生成的目标指向策略、价值指向策略和科学性指向策略,驾驭生成,让课堂在生成中真正精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