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琼粤区域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2014-05-30 10:48:04郑景元
中国市场 2014年8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郑景元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之一,合作各方通过区域间信息、技术等的流动,达到资源有效配置,最终促进合作各方经济在新形势下健康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和对比海南省与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途径,指出在资源禀赋、经济运行机制、对发展工业类型重视程度、对外向型经济定位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加强琼粤两地区域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观点。

[关键词]琼粤区域合作;区域经济竞争力;资源互补;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18-03

海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在旅游业、热带农业和油气资源开发产业方面竞争优势突出。自1989年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积极融入世界竞争与合作,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实现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型工业省雏形日益形成,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不断壮大。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国内旅游度假胜地,并着力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型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直至2010年全省GDP总量由1989年的91.32亿元跃升至1052.43亿元(数据为剔除通货膨胀率后的GDP平减指数),约是建省初期的11.5倍,经济与社会发展迅猛。

广东省是我国区域关联度最强的地区之一。毗邻香港、澳门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自从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广东省在金融财政事务、对外贸易投资、商业流通、物资调配、劳动制度和价格等方面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在产出和外汇收入上,也比其他省份占有更大份额;各项体制的率先改革使得作为经济特区的广东在金融投资、价格、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得到不断完善,教、科、文、卫事业得到明显促进。高速的经济增长也让广东经济尤其是工业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2012广东省全省GDP总量达57067.92万亿元,总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具有明显优势地位。

从两省悬殊的GDP看来,较之广东,海南仍是“欠发达地区”。比较二者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途径发现,两地的较大差距主要由两省资源禀赋、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初期对发展工业的类型重视程度、经济定位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较大不同所致。

1 两省资源禀赋不同

海南省土地面积35354平方千米,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7公顷。地处热带边缘,热带季风气候使得海南冬季温暖,升温快,全年无霜冻,水稻一年三熟,是发展热带农业的理想基地。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是海南的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千米,水库面积5.6万公顷。海南省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另外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有山丘有热带原始森林,有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具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除物质资源外,人力资源以及文化政策方面两省也有所不同。截至2010年,海南省人口数量为867万。拥有普通中学100多所,高校数量15所。海南省还积极推出五项政策着力培养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在海南举办的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文化产业,优先保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而广东省全省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地处中国大陸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内陆,南邻南海、珠江三角洲,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全省已找到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水汽矿产共148种。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入,水质性缺水威胁加剧。广东是大陆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动植物种类繁多,并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此外广东还积极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除以上自然资源外,广东还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省内有高校121所,科研机构众多,是各类型人才的聚集地。因此结合两省GDP数据和以上对两省的资源对比可以看出,广东资本利用率高,市场体系相对发达,市场引导下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体系良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良好的弥补作用。

2 改革开放初期,两省经济运行机制不同

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启动的,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僵化体制造成的长期落后的经济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广东省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随着广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1989年起工业已开始成为广东的支柱产业。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协定后,更加扩大了广东在海外市场发展的机遇,新兴的经济体制不断取代着原本落后陈旧的经济体制,广东省积极抓住我国加入世贸协定的新机遇,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使得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健康发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拓展。与港澳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其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抗危机性也在不断加强。截至2006年,广东省人均GDP翻了一番,广东省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开始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网络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12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达365.2亿元。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显著,但同时诸如对外依赖程度加深之类的问题也日益明显,2008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130%,调整不合理的生产结构促使广东率先进入工业转型期。而海南自1988年建省以来,过度依赖旅游业发展经济,忽略工业发展,造成工业发展短板。加之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以及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机等使海南经济陷入困境之中,但是缺乏产业支撑和最终消费需求的房地产热使得海南经济增长率跌入全国倒数。1996年海南提出“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经济由此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第一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劳动力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大,说明海南不仅产业格局还处于较低的阶段而且经济受劳动力因素影响仍然较大。相对全国而言,海南省是人才欠发达的地区,人才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低,也是造成海南科技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低,与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产业布局不相适应,支柱产业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制约着海南工业结构的调整。

3 经济发展初期,对发展工业的类型重视程度不同

海南建省较晚,经济总量低,工业基础薄弱。建省初期,海南更加着眼于生态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短期消费产业的发展使得投资纷纷涌入,短期经济迅速繁荣,长期来看造成了海南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外来投资力度大大降低。但随着一些工业省份的迅速崛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海南在发展消耗少量资源的绿色工业方面具备一定条件。而广东积极发展“三来一补”和轻工业,同时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重工业项目的投资和布局力度,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广东将刺激经济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重化工业、民生工程,日益突出了工业程度适度重型。近年来,广东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收效甚好。这也为广东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 两省对外向型经济定位不同

海南省在旅游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但由于开辟为特区时间较短,发展外向型经济起点低,经济的外向型发展存在较大障碍。近几年虽有所努力,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外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对外资的利用力度仍显不够,对外贸易发展依旧缓慢,海南经济进步陷入困境。与海南相比,广东选择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积极发挥自身各方面优势,深化粗加工贸易,并把对外开放区域由经济特区逐渐向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及山区推进,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外贸主体以外资企业为主力军,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贸出口连续十多年来一直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3以上。

5 两省产业结构不同

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比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高是海南非常独特的产业结构。从海南的自然条件看,作为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变化,趋向于产业高级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而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第二、第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促进了广东经济显著增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重持续降低,在第二、第三产业持续上升。随着耕地的减少,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其从业人员比重直线下降,从农业中退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而且不同经济所有制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2004年年末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共236530个,占全部投资主体的54.4%,广东的产业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纷纷在广东投资、发展。直至目前,制造业仍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经济支柱,民营经济在广东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就广东省目前的情形来看,首先产业结构比重仍是“二三一”,仍处于工业化中期。为适应广东飞速发展的经济,必须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达到“三二一”比重分布;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大多从事低端产品的加工装配,产品附加值低,支柱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

从更大的区域来看,实现琼粤融合发展,对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 优势资源互补

分析对比之后不難看出,琼粤两区域间虽然存在诸多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但经济互补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通过区域间的协作,大力实施两地人才互补战略。拓宽人才渠道,促进人才流动,鼓励企业、团体等积极对外交流、办学培养人才,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市场培育和信息流通,适时储备人才。加强两地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工业化步伐,提升两地整体竞争力以实现两地共同繁荣,最终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海南省劳动力充裕,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远离内陆省份,虽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优势不够突出,旅游业尚待大力开发,促使其形成支柱型产业。广东具有临近海南,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市场广阔,政策优惠,外向型的经济道路使得其贸易环境不断优化,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较强,加之本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两区域在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既有利于广东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也有利于海南第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5.2 建立琼粤两地共同发展协作机制

建立健全两地协同发展机制,相互协作由点到线到面完善各方面政策法规,尽快建立琼粤两地共同协作发展机制,关乎琼粤两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范行政体制,形成统一协调的行政意志,至关重要。广东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风险承担、应用收益的主体,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琼粤合作奠定良好的保障。加快海南与广东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流动,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5.3 核心技术

大力巩固核心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广东省工业转型和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内地转移;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琼粤协作。发展绿色生态的国际旅游岛与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洁工业并非对立关系,二者是可以做到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因此,海南应积极创新发展清洁工业,减少物料消耗,同时实现废物减料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进两地共同发展。

5.4 加快两地融合速度,着力培养特色产业

以优势产业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配套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突出特色产业,树立品牌效应,促进与其他产业,如旅游业的融合,最终实现利益联动。

5.5 加快两地金融、资本市场的建设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两地资金投资效率和使用率,加大市场化程度。优化两地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和创新现有资源。规范市场操作和信息流动,保证资金质量和安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争取广东金融支持,加大热带高效农业项目的建立和投入,将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现代事业投入,形成支柱型产业,扩大对两地市场的开放程度,促进琼粤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之路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1:22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28:43
浅谈以艺术类学生创业为导向的河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