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桃
【摘要】本文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法考试改革》的课题进行总结: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设计了考试改革的方案,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法 考试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9-01
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使小学教育方向毕业生初步具备从事小学教学的能力,而闭卷、笔答、标准化试卷为主的考试方法不再适应小学数学教法教学模式,很难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正确的评价,考试在学科教法中的导向功能逐渐丧失,考试成为一种形式。要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小学数学教法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考试体系,必须对现存考试方法进行改革。本课题的开展,填补了我院考试改革的空白,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其他学科考试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主要形式或手段,用考试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但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伴随着考试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比考试自身还重要。考试具有教育教学功能、导向功能、检测功能、签定或证明功能、反馈和激励功能、教育评价功能等,实施考试对于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掌握关键问题、训练思维、培养应变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是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的特征是:以培养面向教育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有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素质。因此教育考试改革要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有较高的教师技能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检测、签定等功能,有利于促进和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教学考试模式,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确定考试改革的主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
2.多元式考试方法的构建: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设计相应的考试方法。
3.发挥考核的反馈调节、激励等多元功能,为今后的教学与考核改革提供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考试的内容突出实践性、职业性、全面性
不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进行了考核。
2.考试方法多元化
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闭卷考试偏重于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方法的掌握和知识本身的应用。而开卷考试则偏重对于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职业能力的考核。
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熟练程度,能观察考生的外表、风度、言谈的格调和在外界压力下的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敏捷力,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提高了考试的真实性。在采用笔试的同时,适当采用口试方式,以考核学生所学课程的真实水平。
理论考试与教学技能考核相结合。除安排学生在考场上完成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试题外,而对教师技能可采用教案设计(只提供教学内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出教案)和课堂模拟教学的方式考核。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要考核學生课内学习,也要考核学生课外的学习,如:读书心得交流、案例的合作学习、小组试讲。
3.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既考查结果又考查过程,既考查知识和能力,又考查情感、习惯,既考查课内又考查课外。把学生前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把学习成绩同努力程度、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把评分渗透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不断获得机会,得到检测,受到激励。把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4.成绩的评定方法
过程性评价(60%):课外(20%)包括网络资料收集与整理、网络讨论交流、书面作业、小组合作学习(试讲、设计案例等);课内(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单元基础教育理论测试(20%)。
终结性评价(40%):教学设计(20%),要求设计完整的教案并写出理论依据;教材分析——口试(第一学期)或模拟教学(第二学期)(20%)。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1.确定考试改革的主导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技能标准为基础,制定课程考核方案,注重实践考核与能力测评。
2.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技能标准为基础构建了多元式考试方法。
3.多元的考试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网络讨论交流、模拟教学等考核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有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4.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如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教师专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灵活运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示教等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教考模式。
5.促进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考试模式,要求教师在以就业为导向下,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设计相应的考试形式,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网络讨论交流的考核,对教师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要求较高。促使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以提高其整体素质。
6.考核改革符合师范教育培养目标,为师范院校考核改革提供思路及依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加大了实践考核的力度,注重能力测评,不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进行了考核。试题的选择方面,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技能标准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考题,组成理论及实践试题库。考试时按考核方案中的比例随机抽取。
参考文献:
[1]黄燕妮. 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1)
[2]丁兰,吕浩雪. 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1999
[3]李萍,段善利,魏军. 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评价模式[J]. 高等理科教育,2004 (1)
[4]蔡卫峰. 转变观念深化高校考试改革[J]. 高等理科教育,200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