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医德培养的可行性,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上与课外活动中渗透医德培养的途径,以及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医德 英语语言教学 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10-02
1.前言
医德即医学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作为即将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献身精神尤为重要。自古有道“未学医先学德”,医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医学院校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生及医学人才。而衡量合格医学人才的标准却不仅仅在于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有医德。
1.1培养医学生医德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中的医德医风问题屡见不鲜,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弊病。如部分医生违背了 “救死扶伤”的使命,以利润为出发点而滥检查、滥用药、过度治疗;艾滋病人遭遇 “就医歧视”;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在给病人带来伤害的同时,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医生为病人着想,同情、关心病人,言行举止文明礼貌,廉洁行医、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以及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的基础之上的。
在政府、医院、医务人员努力改进在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更应当阻止种种不良风气向 “象牙塔”蔓延,尤其是遏制医学生人生观中普遍充斥着的功利主义显得至关重要。一份对医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医学生认为医生接受患者送的“红包”与“药品回扣”是错误的,36%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出发点是为了将来能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可见医学生的医德素质不容乐观,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取向、价值观念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医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当今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语言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医学生,使其形成和发展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人文道德品格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1.2 通过英语语言教学进行医德培养的可行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教育部规定的语言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教育素材。作为语言文字的载体的很多文学作品,既源自现实生活又反映现实生活,可以成为医学生汲取道德能量的源泉。
人文主义的语言教学观认为,语言教学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现、自尊和内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以及好的品质。而语言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教学和道德培养从来就是不冲突的。
大学英语在大学课程中的连续性使它在学生医德培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大学英语教学总是置于一定的社会人文环境下,并与一定的人文知识结合在一起,以丰富的素材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医学院校应强化语言等人文学科教学,让学生在畅谈人生理想,纵论医德品行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文关怀精神。
2.英语语言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2.1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识
在一些涉及医学的,如克隆技术、艾滋病、安乐死等社会热点主题的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字所体现的素材来设置论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的同时,激发他们更多的人生感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的一系列过程。
在第二册在有关“人生”这一主题的单元学习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幸福与金钱的关系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道德与金钱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哪个更重要”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对金钱的崇拜对远大理想、高尚道德以及种种优秀的品质的吞噬。
第二单元“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让学生思考 “sportsmanship(运动精神)”及“Olympic spirit(奥运精神)”的含义,从中体会平等、竞争、奉献的运动精神,并理解题目“奥林匹克爱的标准”的真正含义,让学生们意识到“付出”有时就是一种收获。
第三册中一篇课文描写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一位垂危的病人由冷漠到关心,再到因为生命的逝去而潸然泪下的情感过程。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把讨论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病痛给人们带来的疾苦以及农村“看病难、 看病贵” 缺医少药等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对病痛的同情,对弱者的怜悯也是社会责任心和人文关怀精神的一部分。
2.2 开展有助于培养医德的课外活动
同时,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医德演讲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医生题材的影视作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聽说能力,又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如在以“艾滋病”为中心话题的单元教学中,推荐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电影片段,电影中的医生为艾滋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情景更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生的使命与职责,更彻底地消除对疾病的歧视。很多学生在随后的“Role-Play”(角色扮演)中扮演艾滋病人,大声疾呼“关爱生命”。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后的明显变化体现出了英文电影给学生的道德情操带来的冲击。
2.3提高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一方面增强德育意识,一方面加强德育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今天的医学生能否成为有道德、有能力、有责任感、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生,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取决我们广大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革新则决定了大学英语能否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
医学院校应坚持面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要务,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树立更高的教育理想,坚持“教书更要育人”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语言为载体,在帮助学生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增强大学英语教学对医德培养的作用,教师所能体现出的学术风范、渊博知识、高尚道德、人格魅力、人生哲学等将成为学生人格榜样的一部分,帮助医学生坚定其医德信念。教师要以自身的道德人格激励学生,影响其志趣,启发其思维,锤炼其能力,使其能认识到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最终促进其道德人格的形成。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感到重任在肩,在教授语言之外,也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尽一份力。
3.结语
据新唐书载,孙思邈从小就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可见他把医德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为人治病,应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他还强调以德养性、以德养身。
蔡元培曾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具备发展自己的人格的能力”。如果语言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无法在医学院校中辅助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大学英语应与相关学科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从这个角度讲,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更应发挥学科优势,立足现实,把“培养德能兼备人才”的教学目标纳入到课程体系的目标中来。
参考文献:
[1]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6(24):791.
[2]钟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医学生的道德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23):88.
[3]杨萍,徐玉梅.医学生医德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39):615-616.
[4]任玲艳.医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4(24):487-488.
[5]屈社明,栾宏.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 2012,2(4):102.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1-3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韩秀萍(1980.12),女,硕士,讲师,滨州医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學院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