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言迁徙下的语言学习影响研究

2014-05-30 20:47:06陈金瑞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言迁移句法语法

陈金瑞

摘要:不同语系语言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形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会感觉对母语以外语言学习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对于古汉语也是一知半解。本文将在语言迁移理论的支撑下,对中国古代汉语学习对外语学习存在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中外语言的学习和共同进步,论证古汉语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言迁移 句法 语法

引言

在我们当下的学习中,尤其是从中学阶段进入高校的学习中,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对现代外语的学习都成为了必要的课程。同时,在古代汉语和现代外语的学习中,不难看出在句法和词法上的相通之处。通过对古代汉语和现代外语的进一步探究发现,在古代汉语和现在外语的学习中,就其句法来说,在介词结构上都存在相通的运用情况。在现代外语和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词法上,尤其是词类活用上,有相通甚至相同的用法和现象,这都说明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外语学习存在一种正迁移的影响。在语言迁徙理论的指导下对古汉语和外语在句法和语法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古汉语学习对外语学习提升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古汉语学习的必要性。

一﹑语言迁徙理论概述

语言迁移的理论一直是语言学家和部分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范畴。在我们的母语学习过程中,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母语学习对外语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成为了当下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关于母语迁移的理论研究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在固有的基础上也对于其理论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拓展探究。Lado曾经指出,在第二语言的相关学习过程中,我们总是更容易学那些和自己的母语有相通之处的地方,而和自己的母语不同的或者差异较大的地方学习难度则比较大。在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母语学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根据这些理论,Lado提出了他的母语迁移观点。他认为在其他语言的学习上,学习者对于母语的学习和习惯会影响到他的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此同时,他也对兩种语言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同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语言迁徙现象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母语和外语学习的探讨基本上集中在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上。无论对当下的母语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外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母语和外语学习的民族习惯的不同和交流模式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同的,母语中已经具有的某些方面的知识也必然会以某些形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外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这样的一种效果和影响我们就称之为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迁移现象一般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学习中的一些基本的规则和我们学习外语时候的规则习惯相同的时候,发生的迁移现象就叫做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我国母语学习中的古代汉语这门科目,虽然和现在相去甚远,但和现在的母语学习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就必定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一些正迁移,这种正迁移会对外语的学习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我们一方面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学习,另一方面也对外语的学习掌握地更加透彻,从而能够灵活运用。

三、古代汉语之于其他语言的学习

在我们的母语学习中,古代汉语已经涉及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在内的整个语文教育体系,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当中,它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也将这种促进语言共性的认知能力归为古代汉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影响中。怎么样定位古代汉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语言迁移学的视角上来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出入是存在的且比较明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对古代汉语的学习遭遇到了如同学习外语一样的难点和疑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学习之间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负迁移的影响,差异巨大;而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对我们当下的学习则和古代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迁移影响。也就是说,抛去现代汉语的学习体系不看,古代汉语对外语学习遵循着语言迁移理论的正迁移影响。这点在句法、语法的学习和使用中都比较明显。

(一) 语言句法方面

在古代汉语和外语的正迁移影响中,首先体现的比较明显的是关于句法方面的一些相互关联。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探讨一些基本的现象。首先,在母语学习中,古代汉语中有被动句,在外语的学习中,也存在被动句,而其中的介词结构可以出现在句尾。比方说外语中的“我们的领袖深受人民的爱戴”这句话,实际上可以表述为“被人民爱戴”的意思,其中的“被人民”在外语中放在句尾。而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找出类似的一些句子,比如说在《庄子·秋水》中,有这样的句子:“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在这两个句子中,外语中的“受到人民的爱戴”放句尾,在古汉中,“见于大方之家”,将“于大方之家”也放在了句尾,形成了一种相近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充分体现出了古代汉语和外语学习方面的相通之处,而假如将这个句式放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通常的表述则是“被大方之家见笑”的一种“被”字句。

再比如,在现代外语中,一些介词结构是用来表示时间和处所的,这一部分介词结构也是常常被放在动词之后的。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可见。比如,“午夜的时候,公共汽车开到一家路边饭馆”,如果用外语来表达,那么我们可以将公路汽车停靠在“午夜”的这个“午夜”时刻放在动词“停靠”的后边,再比如说表示欢迎的时候,能够涉及到的场景上,我们可以造一个句子是“欢迎的旗子在风中飘”。在这里,我们如果用现代外语的翻译来看的话,可以将这个句子中的“在风中”放在“飘”这个动词的后边。在这两个句子中,介词结构都放在了句子的后边。在第一个句子中,表示时间的“午夜”在动词的后边,第二个句子中的“在风中”也放在了动词“飘”的后边。而这样的用法和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时常见到。在我们都十分熟悉的《论语》中就有不少涉猎,如在“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中,“乎”这个词是一个介词结构,但是在句子中,它放在了动词“浴”的后边,表明地点,在哪里哪里发生“浴”的动作,介词结构被放在了动词的后边,表示处所。在前一个例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动词的后边,表示时间。由此看来,古代汉语的学习对于现代外语的学习在句法上具有很明显的迁移作用。

(二) 语言词法方面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外语的学习中,除了句法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同时,在最基本的词汇方面,在词法的运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关联。比方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名词动词化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也就是说将名词兼用为动词来使用,而这样的用法通常在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也会比较明显地涉及到,例如,在外语中的“水”这个词,在有些词组中是作为动词来使用的,如“浇地”;再比如“饮马”,还有“在牛奶里面加水”则通常都是将“水”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来表达。这样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实际上也是比较常出现的。我们十分熟悉的篇目《荀子·劝学》中就有比较典型的运用,其中一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的意思是能够借用工具如船一样的人,不是会游泳,也能在江河中馳骋。这里的“水”本来是一个名词,在这里被活用为动词,做“游泳”的意思来讲。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即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也和现代外语的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结语

古代汉语作为母语学习的一个部分已经渗透在我们日常学习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母语的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地掌握博大的汉语文化;同时,在当下的课程设置中,其他语言的学习包含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当下大学外语学习的全部过程中。在对于母语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乍一看来不存在明显的关联,但是仔细分析,实际上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关联,同时,从语言迁移的视角来看,古代汉语的学习也对现在外语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古代汉语和外语学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旨在促进古代汉语和外语的学习。语

参考文献

[1]尹兴圣.从语言迁移论古代汉语学习对外语学习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8(11).

[2]范颖娜.外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3]区少绵.利用母语优势与排除母语干扰——浅谈大学英语的双语教学[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

[4]曹红霞.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时制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5]李莲,石晓晖.汉语语法正迁移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09).

猜你喜欢
语言迁移句法语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跟踪导练(二)4
KEYS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黑河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14:32:05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5: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