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淑丽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是人脑中旧经验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的过程,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在科学实验、科学研究中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训练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的一种极好的办法,它能帮助人们从固定化的想法中解放出来。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古诗生趣法
例如《游子吟》一诗的教学,可以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咏,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象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再如《泊船瓜洲》一诗,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绿”字,想象春姑娘有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
二、空白填补法
由于空白或者叫留白艺术的运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的文章结尾没有明确交代结果如何、后事如何,这给我们运用填补法训练小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便利。如《坐井观天》一文结尾,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并请它出来看看,那么青蛙跳出来后会怎么样?学生一定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猜想。有时还可以索性只给个开头,任由学生想像将发生什么。如教师先出示:“窗外,雨哗哗地下着,小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再让学生想像省略的内容,学生能浮想联翩,编写出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这过程中,想像力得到了锻炼。
三、类比联想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思维体操”,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動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如,有一个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事实上,我们教师经常做些这样的训练,孩子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他们就会越来越聪颖: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四、锦上添花法
人类社会的实践发展到今天,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我们运用锦上添花法的依据,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们肯于努力尝试。比如,一只苹果,可写成“这是一只红通通的苹果”,也可以要求用比拟的方法写成“这是一只红红的苹果,红得那么可爱,像小姑娘展开了笑脸”。经常训练学生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去观察思考,那么,我们眼中的世界也许不再是呆板的动植物组成的大自然,而是花能笑,鸟会唱的充满灵性的情趣世界。我们也才会幻想像鸟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像马一样跑,才会有更多的憧憬,才会不断为实现我们的梦想去创造。
五、插图激趣法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着插图问学生:“小朋友在哪里看见了春天啊?” 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导学生关注插图和文中的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好课文的插图,符合低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加深理解,达到阅读的效果。在这领会的过程中,学生则完成了一次想象的过程。
六、语言渲染法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