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分析与思考

2014-05-30 18:14:20贺鹏程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问题思考城乡统筹

贺鹏程

摘 要: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当前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分析与思考,你会发现置于城乡统筹发展大环境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富有潜力,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十二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通过对比分析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了一番科学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城乡统筹;现状剖析;问题思考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以下将对农村发展构想及实施作些探讨。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按照我国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要求,到这个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现代化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目前的我国现状来说,单靠农民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恐怕在几十年之内是很难解决,建议可以灵活的适当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在农民承包优先的条件下,把多余的大片土地承包给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团体或个人,推行农业生产的“招商引资”。但他们承包后要求他们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样不但能提高农业产量,而且他们所拥有的对市场的考察能力是单个农民所无法匹及的,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适时改变他们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又解决了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同时原有的农民可以继续呆在农业内部帮助农业生产,这样农业利润提高了,原有农民的收入比单个生产时还要高,同时又避免了单个农民生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同时恐怕又要求全社会能够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要以为动摇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像丧失了一切,失去了做主人的地位,可能还有人怕误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城市的广大工人阶级不是也没有土地吗,但事实上他们比现今的农民生活得更好,更有社会主义主人的荣誉感。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中就有一条说过,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更何况这只是土地承包制度的一种转变,土地这一生产要素还是掌握在社会主义的人民手中,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呢?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那么未来从事农业的人口的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和城市的从事工业生产或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居民没有区别,他们在农业承包商的农场或农副业生产基地工作,或者自己承包土地来进行农业生产,总之让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他们在“城市”的家。他们的收入分配基本遵循平均利润率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未来将没有农民的概念,换之以从农人员。现今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将来会逐渐淡化至消失,变之为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桎梏必须要打破,这就要逐步实现城市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一五”期间这五年是我们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五年,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但是也就是在这五年,没有因为灾害的发生而粮食减产、农民减收,连续七年粮食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水平,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另外,这五年,农民收入也是持续快速增长。粮食是“七连增”,农民收入是“七连快”,就是连续七年都保持了持续较快幅度的增长。

关于“十二五”,温家宝曾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做了全面部署。结合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工作重点。把它概括成几句比较好记的话,即“112345”,也就是说,把握“一个重点任务”,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另外,要突出“一条主线”,就是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个目标”,就是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目标,把持续快速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目标。

“3”就是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4”,在“十二五”要下大力气推进“四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5”,就是要强化“五大支撑”,强化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科技支撑、装备支撑、人才支撑、体制机制支撑。

尽管我国农村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当前农村经济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收入低,城乡差异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农民收入低,增长缓慢。虽然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出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但自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自1997年至2003年,农民增收的速度一直居低不前。

2.生产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薄弱。总体看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也不合理。虽然国家财政的农业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支农支出在国家财政所占比重却不稳定,这种财政支持相对下降的状况,使得我国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劳动力过剩,农民综合素质低。当前,劳动力就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近几年由于城市下岗人数增多,企业不景气,以及经济危机等原因,加上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难度增加,农村劳动力回流开始上升。同时,乡镇企业发展乏力,也难以充分吸纳回乡劳动力。因此,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现阶段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经过几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二、三产业不发达,但由于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价低,农民收入不高,缺乏种粮积极性等原因,农业基础地位也很薄弱。第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失调。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原料、劳动力素质、市场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力量薄弱,其竞争力远远低于城市工业企业,发展困难;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科、教、文、卫事业水平低,通信、金融等产业发展水平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农业现代化发展困难,产业素质低,难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转化增值率低,产业价值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底子薄,缺乏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看得知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市场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当前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还是需要通过国民的努力来逐步提高,同时要科学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和区域资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进而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思考城乡统筹
存疑?分析?对策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3:25:52
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城乡统筹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述评
城乡统筹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13:37:43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00:06:31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19:45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1:00:13
“三权分置”下对农民权益保护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25期)2016-07-05 16:08:20
试论新时期做好经济统计工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