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文艳
摘 要:在市场经济社会,人才流失是普遍现象。如何看待人才流失?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可以换个角度从人才流动看人才流失“得”与“失”, 人才流失“堵”与“疏”。
关键词:人才;得失
人才流失,在商界是普遍现象。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何看待人才流失?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防止人才流失?本人窥谈一二。
一、新人才流动观
企业人才的流失,广义上还包括随之带来的企业技术、专利、商标、信息及经营渠道等知识资本的流失。近年来,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因人才流失而导致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与信息溢漏加重。一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用优厚的物质条件大量从我国企业挖走人才,一些企业核心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跳槽,造成大量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外流,使“人才流失”的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对人才的核心资源认识不足,人才流动加快的防范措施不到位;二是人才流动管理滞后。一些企业领导存在“官本位”思想,喜欢使用惟命是从的平庸之人,没有把真正的人才用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增强对人才资源是企业最根本、最能增值、最活跃资源的认识,强化对人才流动的管理。要注重人才资源的整合、配置。
对一般企业而言,人才流出就是人才资源的失去,而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则注重对人才“流出资源”的挖掘,实现人才资源的永久效益。南方一家企业认识到,人才流动甚至于人才流失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建立起企业与所有员工的“永久关系”,让人才流出后仍成为企业的永久财富。为此,该企业建立了人才“流失资源”管理的特殊档案,详尽收集、记载了从自己企业流出的各类人才的去向、发展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并进行动态化管理,保持与流出人才的随时沟通,建立和发展与他们的“永久关系”。其中许多人才在流失后,仍为原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著名人才专家罗格赫曼在《留住人才》一书中写道:“你对员工离开时所做的反应,将构成你跟他们永久的关系。”bain&co国际顾问公司全球执行董事汤姆·蒂尔尼说“我们的目标是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是最难留住的。任何试图最终困住人才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应该在他们离职之后继续保持联系,把他们变成拥护者、客户或者商业伙伴。”因此,我们的企业也应当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流动。对待已经“流失”的人才,要抛弃前嫌、恩怨与矛盾,保持和发展双方的情感与合作关系,从而获得人才“流失资源”的长运利用效益。
二、新人才流动管理办法
在市场竞争中,人才资源以其极大的创造力与快速的流动性,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美国科用公司较早地看到人才资源全球化流动风险,建立了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增设企业人才与人力资源专门管理部门,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实施对企业人才资源流动的“疏理”。这样,不仅使人才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还有效地防范了人才流动风险。
降低人才“流动风险”,重要的是针对人才资源在经营与运用中产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创新。它包括对人力资源及其派生的智力资源、知识产权资源等的“流动风险”管理。时下,人才资源已上升为企业各种资源的首位,其在运行中同样会出现像物流、资金流、生产流程中的风险,并且其风险程度比其它方面要大得多。因此,企业应将人才“流动风险”管理列入企业经营管理序列,在组织机制上增设人才与知识资源主管职位;在利益机制上实行人才资源与企业风险经营紧密挂钩;在产权机制上给予科技人员风险股票、扩大科技在企业中的产权份额;在风险防范上制定和实施人才“流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等。要运用管理体系的“疏理”作用来保护、激励企业的人才与知识创新,防止人才流失和知识产权被非法侵占,保持人才资源的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才资源流动风险。
用法制规范人才流动行为,不仅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需要,更能为企业防止人才流失建起法制屏障,真正起到“堵”的作用。近年来,为应对人才资源竞争,出现了对人才管理的非法制化保护倾向。一些企业为了限制人才流动,建立了近乎于苛刻的规章规定或签订不平等协议和合同,试图制约人才流动。一些企业缺乏对人才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在人才使用、报酬和奖励等方面缺乏法制化的政策规章,企业领导者随意性大。一些企业对人才流动后对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措施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企业人才危机,甚至恶化了企业人才流动管理环境。
因此,防止人才流失,必须加强法制规范。要树立强烈的法制意识,从注重人治转向注重法治,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式开展人才竞争。要尽快把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流动等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依法营造人才竞争与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人才竞争与利益调整,运用法律解决好人才利益争端,依法保护企业、人才及其合法权益,实现人才资源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这样,才能从实质上防止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