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片的PBL历史教学设计

2014-05-30 17:57李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马拉美术

李峰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课程PBL智慧导向实践研究》(第130902266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6-02

最近在人教版必修三《美术的辉煌》这一课教学时,由于美术功底极为有限,好不容易利用教参备好课试着上了一堂课,可教学效果却很难满意。课后找其他历史老师好好地探讨了一下,又去找美术老师探讨了一番。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PBL美术史教学设计。

19世纪以来的美术的资料非常丰富,教学中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欣赏,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本课以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导入,同时介绍一下罗丹的地位和代表作《思想者》。由此引出第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美术的辉煌,怎么一上来先着重介绍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呢?看似矛盾的导入其实是希望加深学生对美术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本课主要是介绍美术中的绘画作品,投影显示欣赏绘画的基本技巧。

(1)注意表现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艺术特色等等;

(2)把握表现形式:掌握绘画的线条、画面、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概念。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

通过法国大卫代表作《马拉之死》的欣赏,了解新古典主义美术。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工作他常常躲在地窖里,患上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一位持不同政见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使这位革命领导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死去。《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学生们从整幅画面呈现的内容中,可以了解到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并体会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到这幅画作的线条、画面、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等的变化。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力求单纯。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作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木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有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从这些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中让学生体会到新古典主义美术所具有的显著特征:

(1)内容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2)形式上:强调素描;

(3)结构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注重细节。

二、浪漫主义美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种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领域中,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典型表现了这一画派的风格特征。

作品整体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画面近景是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画面中景是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画面的远景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但在弥漫的硝烟中已经看不太真切。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学生通过近景,中景和远景三个层次来欣赏《自由引导人民》,把握其对色彩的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于局部和细节。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法国的《马赛曲》感受这幅画所体现的英雄浪漫主义,并且可通过对比来进一步了解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的各自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与新古典主义美术在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

浪漫主義 新古典主义

(1)重感情 重理性

(2)画面统一,但不拘于局部和细节 画面严谨,注重细节

(3)重色彩 重素描

三、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美术,俄国的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其典型代表。

在19世纪60年代,俄国国内的农奴制残余依然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平民知识分子参加的强大的民主解放运动,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宣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以上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并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控诉俄国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列宾在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人物的神态和姿态来充分体现人民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给人以激励、震撼。

四、印象画派

印象画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因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该画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其前后期的绘画又有着各自的显著特点。

(1)早期印象派特点:用色彩变化反映客观自然。

通过两张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日出·印象》中淡紫色的海水,暗红的天空其实就是对自然界客观现象的真实反映,正是这种色彩的变化让瞬间的印象得以永恒。

(2)晚期印象派特点:反映主观个性,线条粗犷。

通过两张图片对比,注意色彩和线条,我们不难发现,后期印象画派与早期印象画派的特点有着显著不同,后期印象画不再特别注重画面的写实,而是更注重写意,注重借物抒情。

五、现代主义美术

情景假设:一群学生去参观一次大型的美术展览。一进展厅,就被这幅画给吸引了!假如你们是美术馆讲解员,我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你们如何满足我对知识的无尽的渴求。谁想当解说员?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学生担任的讲解员阐述该幅画的背景、特点。

问题:(1)画中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主要为了表现什么?

(2)画中公牛、受伤的马忽然闪亮的灯火分别象征着什么?

(3)画面的构成有何特点,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觉?

(4)该画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来表现这一主题?

通过对画面的讲解,再结合书本正文内容的介绍,学生就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了。

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

(2)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3)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满足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特点:反对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历史教育中的美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美。历史教育中的美育过程是和智育过程同步的,要实现美育,必须美化智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从中发现美、欣赏美。通过名画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绘画本身,而且可以了解绘画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历史教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学会主动寻找美。如果一个人能够主动向“美”,那么他同时向“真”、向“善”的可能性就会提升。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人都能够主动向“美”,那么“和谐”也就在其中。

猜你喜欢
新古典主义马拉美术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马拉利的账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康尼马拉国际马拉松·爱尔兰
马建军的“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