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格奇
为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满足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通辽市科左中旗扶贫办采取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的方针,积极解决农牧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在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发挥其杠杆作用。
从2013年开始,科左中旗扶贫办连续5年每年拿出1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科左中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补偿担保本金,选定有实力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左中分行合作,将按担保补偿金总额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2013-2017年,科左中旗安排“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平均每年不低于1亿元,以后逐年递增,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2013年起把全旗现有的《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扶贫开发(2013—2017年)》所选定的贫困嘎查村和自治区、通辽市批复的扶贫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进行扶贫贷款专项投放。首先在旗委政府初步指定的36个贫困嘎查村,倾斜于养殖小区、养殖大户、曾经扶持建有棚舍户,同时在2014年“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进行试点发放,启动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并逐步扩大辐射面。
一、贷款原则
一是有优势主导产业,带动作用强,有适合于贫困家庭为单元进行生产经营的短、平、快项目。二是坚持整村推进,不撒胡椒面,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曾经扶持但又缺乏后续发展资金的嘎查村及2014年开始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为重点。三是选择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工作能力,现具备棚舍窖池,有一定养殖基础的嘎查村。四是乡风民俗淳朴,村民有良好借贷信誉,资金放得出、收得回、转得开、效益好,所贷资金能够全部用在生产发展上。贷款额度主要根据客户提供抵押担保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真实需求、信用状况等因素确定。扶贫龙头企业最多可贷3000万元;养羊单户1—3万元;养牛单户3—5万元。根据贷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贷款对象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3年,并可随借随还、周转使用。
二、贷款流程和担保方式
“富农贷”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一是农户自愿申请,村委会受理、推荐,乡镇核查、推荐;二是旗扶贫办审定、推荐、旗农行排查“征信”后,组建的工作队入户调查、确定贷款户名单;三是农行左中支行审查审批、发放贷款;四是扶贫办配合左中支行开展贷后管理,农行左中支行回收贷款;五是嘎查村的书记、村长、会计以自然人的身份与农行签订协议实施担保;六是嘎查村村长与农户签订反担保协议书,有效降低贷款风险;七是贷款户每3—5户自愿结成一个互助联保小组,每个互助组至少有一户特困户,管理和操作“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保证按期回收。
自2013年12月份至今,该旗已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11129万元,率先完成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第一批贷款发放工作,投放总量全区排名第一。其中“富农贷”累计发放贷款7129万元,覆盖20个嘎查村、1764个农牧户;“强农贷”累计发放4000万元,支持企业2家,现已购进基础母牛超过3000头、基础母羊超过12000只。同时,该旗在100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嘎查村,启动第二批次金融扶贫贷款工程,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全力做好该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旗委旗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结合实际制定《科左中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成立由旗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旗长为副组长,扶贫、财政、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协调与管理工作,对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行专项推进。
(二)强化配合。旗扶贫办与旗农行积极协作,对金融扶贫项目嘎查村的干部和苏木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进行业务培训,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旗扶贫办考虑到项目嘎查村申请办理贷款时发生的旅差费,采取报销期间发生的油费措施,减轻项目嘎查村经费压力。并协调相关苏木镇,选派1—2名干部或村官,幫助旗农行办理贷款业务,从而加快贷款发放速度;为降低贷款风险,提示嘎查村贷款户要采取反担保、小组互联保和贷款户全体联保等担保形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真正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三)明确责任。按照“政府主导,扶贫承担、农行支持”的原则,苏木乡镇实施具体工作。旗扶贫办、旗农行与相关苏木乡镇、嘎查村签订四方协议书,明确责任和义务,保障金融扶贫贷款运行流畅有效;由旗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扶贫办、财政局、农业银行、监督部门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
通辽市科左中旗旗金融扶贫工程,不仅促进了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对该旗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增加了信心,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有机的结合,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深受农村牧区贫困群众的拥护,成为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