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职院校电力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与探索

2014-05-30 10:48:04任晓丹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内蒙古校企合作机制

摘要: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技改项目与学校教改项目为载体,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探索构建了以指导、监督、管理、实施共存的“两层管理,逐级实施”校企合作机制,较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师资队伍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对外服务能力提升。

关键词:内蒙古;校企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任晓丹(1982-),女,辽宁丹东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10-01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1]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以指导、监督、管理、实施共存的“两层管理,逐级实施”的校企合作机构,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切入点,形成由学院、骨干专业两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即由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电力分会进行上层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下层管理。发展理事会由自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和行业企业相关领导组成;校企合作工作站由学院有关领导、企业和学院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

在电力分会委员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建设需要,选择13家优秀电力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建立15个校外实习基地,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8人,承担企业环境内的实习,并担任学校相关课程的主讲教师,兼职教师年承担3664学时的课时,合作企业学年接收实习学生1523人·月,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8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年使用课时数6624学时。

一、“两层管理,逐级实施”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实施成果

1.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开发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源于这类人才毕业后大多从事生产过程的岗位作业与管理。因此,在校期间必然重视企业岗位群的技能训练,在就业时实现校企之间的“零距离”对接。[2]专业建设成员经过对电力企业调研,共同制定“4321”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发电变电系统运行、维护与检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即把三学年六学期分成四个阶段,利用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环境完成学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扩展知识—顶岗综合知识和企业环境认识实习—识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学习,实现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三递进”提升。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以贯之安全教育。通过搭建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的平台,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环境;实践应用能力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参与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目的。

目前,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岗位任职要求的优质核心课程4门,自治区级水平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工学结合系列讲义13部,建成本专业及专业群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2.校企共育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进一步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双送”、“双挂”工程,加强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交流,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见习和实践,使专业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技术发展、装备现状及未来学生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4]通过企业这一学境,专业教师定期赴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和挂职锻炼,了解行业新动态,掌握新技术,直接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在实践中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聘用企业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兼职上课,同时传帮带青年教师,形成实践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加强兼职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高职教育改革的学习,明确高职教育改革方向,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参与课程改革,参与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参与编写系列讲义,与专业骨干教师合作开发技术服务项目等,校企共建教学团队与技术服务团队,形成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5]同时从校企合作企业聘任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并承担一定的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带进校园,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运行与实践,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在教育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康尼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中学院学生获得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第一名,2013年全区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暨服务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和第十名,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挑战杯第一名。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2010年毕业生87人,2011年畢业生101人,2012年毕业生185人,2013年毕业生123人,学生就业率达92.3%。

3.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与企业共建共享,创建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多功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在仿真环境里张贴安全标语、安全操作规程,使实训室做到教师与学生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营造出崇尚科学、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骨干专业建设,提高和完善校内实训环境的硬件条件和内涵建设,使校内实训基地集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扩大并提升技能鉴定等级,由原来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站升为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站,三年累计职业技能鉴定6296人次。新增变电站值班员、继电保护工、电机维护检修工技能鉴定站。每年新增2个校外实习基地,最终校企共建1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三届在校生的实训和实习需要,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內蒙古京隆发电公司建立“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培训中心”,完成《电气设备选型、安装与检修》和《电气图纸的识绘》的实践学习,形成课堂入企业的专业建设特色。结合故障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分析与排除故障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效果,凸显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与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建“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学研基地”,校内专业带头人每年利用寒暑假赴基地挂职锻炼,协助企业人员共同开发电力系统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选拔并接收优秀学生到现场跟随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调试与维护的跟岗实习。通过与13家校外实训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接受企业文化的传播,规范职业行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责任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校企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承接电气设备安装、维护与技改项目,每年开展技术服务1项,年收入36万元以上;接受毕业生在岗学历教育,面向社会进行技能培训,年收入90万元以上;接受对口支援院校教师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挂职锻炼,相互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培训20名非洲教师,实现与国内国际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年均收入50万元/年,推进双语教学的进展。

二、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电力专业的校企合作改革实践在示范应用、组织实施等方面,创新性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有助于推进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等专业已经有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此种合作模式已被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阿拉善职业学院等借鉴实施,带动支援兄弟院校专业共同发展,起到骨干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1,(5).

[2]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3]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

[4]张莲瑛.深化职教改革,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J].改革探索,2013,(9).

[5]梁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9).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内蒙古校企合作机制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