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波
【摘 要】语文是每一个学校都会开设的必修课,因为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并且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好语文都是具有帮助作用的。对于每个人来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语文就像是影子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本文意在论述语文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和语文中关于诵读语文的教学手段的研究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诵读
语文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文字体现,学好语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由皇帝下诏命令修建太学等学府,供学生学习,同时还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在古代人们选拔人才,最早可追溯至秦朝以前,采取“世卿世禄”的方式选拔人才,到汉朝时的“举孝廉”,到最后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建立。这一系列的选拔都是通过考验一个人的文学修养是否达到一定高度,而怎样提高文学素养正是对应着现今社会的语文学习,所以说,语文学习是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是有影响作用的。并且在语文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在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在语文的学习中,诵读语文往往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语文诵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是仅仅只是凭借着简单的语文诵读是不够的,要让语文诵读就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是对于语文教学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诵读可以使语文兴趣的初步建立
对于学生来说,书本也许是他们不愿意去翻看的物品,因为在有些学生的心理,书本上满满的文字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说,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诵读就是能够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因为一个同学仅仅只是自己看书的话,时间长了就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地方,注意力不专一,而把书上的内容读出来,就会让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书本上来,使学生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更容易让学生记住书上所写的每一个字。但是仅凭这在课上的照本宣科式的诵读,时间长了,学生们也会使学生兴趣度降低,所以说运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作为老师做制定语文教学方案时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语文课本上文章的话剧编排,提高学生的兴趣。话剧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能够在演员诉说台词的时候,让台下的人和他们一起感受故事的发展。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经典故事的话剧编排,通过表演者丰富的肢体动作,夸张的面部表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风格,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里面,体会诵读语文带来的魅力。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改编文章,为开放式的文章加上自己的所希望的结尾并在课堂上大声的朗诵出来,或者是在课上举办的诗歌朗诵大赛等方式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建立起浓厚的兴趣。
二、语文诵读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学生来说,文笔上的表现再好,口语表达的欠缺,都会使这个学生的能力折扣了一半。对于现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口才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人外在的穿著打扮只能看出这个人的外在修养,而一个人的讲话能力的高低,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所以说,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口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课上诵读语文课文,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工作求职中,一个连说话都不能流利说出来,语言表达存在逻辑性错误的人,面试官是不可能对他加以青睐的,也不可能把他作为未来重点栽培的对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综上之言,语文老师应该定期开展“开口大声说出来”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站在讲台上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并且活动不要求学生说的话有规定的内容,让学生畅所欲言,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是语文诵读对学生所带来的帮助。
三、语文诵读的促进作用
语文诵读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对语文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同时,语文诵读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帮助。这就说明了在语文学习中,不要仅仅只是默默的看书背书,这对提高语文修养能力的意义不大,要活学语文,会学语文。综上所诉,语文诵读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国家打造综合性人才,是具有积极作用和正面教育的。
对于一个中职学校来说,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质的突破,是教学目的的核心,而语文诵读这个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具体方法,要值得被中职学校的老师所重视,对于语文诵读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以语文的真正价值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合理的让学生未来的成功之路走的平稳快速,为21世纪输送更多高精尖型人才,是目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全面打造新型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更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立芝,王晓英.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2]陈广禄.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0(44)
[3]郑智谦.不同专业学生对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期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