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纳特夫人的理想看当时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2014-05-29 19:18宋文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班纳特奥斯汀伊丽莎白

宋文玲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浪漫时期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尽管生活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期,但她的作品却充满了新古典时期的理性文学理念。班纳特夫人在这部作品中被描写成把“嫁女儿”视为其一生“最大的事业”。班纳特夫人的这一“崇高”理想,揭示了英国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社会现实,进而反映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而伊丽莎白这一形象则让我们看到了转型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夫人;理想;妇女;社会地位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23-02引言18世纪欧洲的启蒙理性思想掀起了第一场女权运动的浪潮,在这样的社会中,道德和社交行为成为人们的议题。简·奥斯汀,作为一位高举理性旗帜的英国浪漫时期的女性作家,毫无疑问会参与到这场辩论当中。她通过笔下人物展示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多次塑造理性女性形象,借此阐述女性与男性都是具有同样道德的完全理性的人。她把笔下的那些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至上的社会中来观察。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由于一代代的财产都为男继承人所得,女性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顺从男人和所谓的法律规定等。

中外文学史上历来不乏关于《傲慢与偏见》的文学研究,其中尤以对该作品中反映出的作者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研究为多数,比如王琳的《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1]等。其次便是关于该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主义思想或女性意识的研究,比如邵毅的“从《傲慢与偏见》探析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2],以及宋建华的“《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3]等。本文拟从班纳特夫人的人生理想出发,窥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一、班纳特夫人的理想及其诠释《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4]。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班纳特没有儿子,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这就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班纳特夫人一心要让自己的五个女儿嫁得好。尽管班纳特夫人在《傲慢与偏见》这一小说中算不上什么主要人物,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因为有了她的操心忙碌的安排,她的女儿们才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从而得以有机会与那些帅气、富有的男子结识并相爱。而她的愚昧与不自量力让她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从而导致后来的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小女儿莉迪亚的任性轻浮的举止,也得“归功于”班纳特夫人对她的娇惯和纵容。所以没有班纳特夫人这一角色,就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从这一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一桩好的婚姻对一个年轻妇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与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及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在十九世纪,男女之间无平等可言,妇女被认为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男子,妇女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她们的作用是掌管家务。妇女应当顺从她们的丈夫,妇女的美德就是忍耐和恭顺,尽管她们也许未必不如男人,但她们必须违心地承认自己天生不如男人,必须限制自己所具有的任何能力。虽然当时妇女的地位如此低下,但却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命运表示不满。那时许多中产阶级的年轻妇女有三条出路:或者嫁人,或者留在家里做老处女,或者做家庭女教师。家庭女教师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而老处女,谁会情愿去做呢?因此,对于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妇女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尊重、安定生活与社会地位的唯一出路。关于幸福婚姻的标准,简·奥斯汀借助小说表达了她的观点:为钱结婚是错误的,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她坦率地表明,恋爱婚姻与财产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5]。因此,在她的笔下,她总是让她喜欢的女主人公嫁给一个财貌双全的理想丈夫,而让行为不端的女子嫁得很不如意或终身做老处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于男女之间在财产继承上的不平等,没有财产的妇女很难嫁人。而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妇女只要头脑聪明,行为得体,有教养,有耐性,就能够克服社会障碍,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JP2]二、18—19世纪英国社会中妇女接受教育的局限性[JP]

18—19世纪的英国社会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英国妇女更多地承袭传统的社会角色,处于附属和边缘化的地位。当然,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的确使她们的生活内容、个人经历发生了变化,妇女的权益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保护,这种新形势影响着妇女们的社会地位。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传统意识、性别歧视习俗、经济模式等因素继续维持着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6]。

在旧式的英国传统中,女子教育是受到很多束缚的,女子没有机会获得与男子同等地位的教育,这个时期的许多女子要想获得教育,就只有由家人或请家庭教师,抑或是由母亲直接承担教育的责任。在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最后能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但尽管如此,奥斯汀的作品强调的是,唯有财产才是女性幸福的建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会有幸福的婚姻。于是有财产做基础的幸福婚姻便成为了淑女们通往美好世界的唯一选择。在奥斯汀看来,缺少经济上的支持,尽管接受过良好教育,这样的妇女在社会地位上依然处于劣势。三、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妇女是第一场女权运动浪潮的产物英国1765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突飞猛进,引起社会变革的后果之一是产生了公、私的“两分领域”,即家庭和工作的分割,生产与消费和再生产的分割。男性及男性活动的相关领域如国家、市场等被视为公共领域而受到重视,女性及女性相关领域如家庭、情感等被视为私人领域而遭轻视。两分领域与男女角色的分离相对应,形成了关于社会、劳动分工以及家庭的传统意识形态[7]。然而在这样的社会大框架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权意识的增强,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越来越成为更多妇女努力的方向,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便是这样一个形象的代表。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在一次社交聚会上邂逅达西。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达西的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在随后的交往中,伊丽莎白亲眼目睹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在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后,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结语简·奥斯汀尽管生活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期,但她的作品却充满了新古典时期的理性文学理念。我们从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夫人把“嫁女儿”视为其一生“最大的事业”,看到了英国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社会现实以及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而伊丽莎白这一形象则让我们看到了转型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参考文献:[1]王琳.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J].电影文学,2007,(12)[2]邵毅.从《傲慢与偏见》探析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1,(2).[3]宋建华.《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大连大学学报,2001,(5):23-25.[4]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5]江凤.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J].渝西学院学报,2005,(4):45-48.[6]Katrina Honeyman. Women, Gender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England 1700—1870[M].Hong Kong: Macmillan Press,2000.[7]王晓焰.社会性别理论与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11):18-20.

猜你喜欢
班纳特奥斯汀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秒破命案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傲慢与偏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