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军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有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失眠、多梦等。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岁~40岁者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自主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在临床工作中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占有一定比例,因为病因不明导致反复就诊,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反复就诊也产生经济上的损失。笔者对2013年3月—2013年9月就诊的15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取不同治疗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入选2013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150 例,男40 例,女110 例,年龄18岁~60岁,中位年龄37岁。所有患者做心电图、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结合病史和体征,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 组服用心可舒片(山东沃华医药),0.31×24片,每日3次,每次4片;B 组服用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日两次,每次12.5 mg;C 组服用心可舒片加倍他乐克。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1.3 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前用SAS 和SDA 进行检测,将SAS标准分(T 分)40分~49 分者定为轻度,50分~59分者定为中度,≥70 分者为重度焦虑;SDS 的T 分50分~59 分 为 轻 度,60 分~69 分 为 中 度,≥70 分 为 重 度 抑郁[1]。治疗8周后通过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情况,给予评分并记录结果。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的重要指标,减分率≥50%视为显效;减分率≥25%视为有效;减分率<25%为无效。3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SDS、SAS量表评分 治疗8周后,3组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C 组与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三组SAS和SDS评分变化 分
表1 治疗前后三组SAS和SDS评分变化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C组同期比较,2)P<0.05
组别 n 治 疗 前 SAS治疗8周 治疗前SDS治疗8周A 组 50 58.4±1.02 38.4±1.021)2) 58.6±1.02 37.8±0.751)2)B组 50 58.6±1.02 37.8±0.751)2) 58.8±0.75 38.0±1.061)2)C组 50 58.8±0.75 34.2±0.751) 57.8±1.22 33.4±1.091)
2.2 3组治疗后SAS、SDS量表评分疗效 治疗8周后,3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显著高于1组、2组(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8周后3组SAS和SDS评分改善疗效
心可舒片主要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按照传统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制,君药是丹参,三七、葛根为臣药,木香为佐,山楂为使,为纯植物中成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中憋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以及高血脂、胸闷、心律失常等症。现代医学临床表明,心可舒片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缺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和减少缺血的范围[2]。并且对窦性心动过速具有一定的降低心率作用,可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安全、无副反应[3]。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研究表明,心可舒片能够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本研究使用倍他乐克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控制心率,减少早搏的发生,同时给予心可舒片起到镇静安神、抗心律失常作用。减少了单独使用倍他乐克的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更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除了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1] 李德光,文应峰,张丹.药物与心理调节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2(15):19.
[2] 刘永家.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6,24(2):375-376.
[3]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