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瑾
摘要:在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由于化学不是非化学班的高考必考科目,致使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出现了不少的困难。文章从高二非化学班化学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并提出了非化学班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非化学班;化学;传统文化教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5-002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5.009
1936年清华大学教务长潘光旦先生就在《国难与教育的忏悔》一书中写道:“近代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这种对不起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括起来说: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中国近现代教育受西方功利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今后的饭碗,放弃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格品质为首的那种厚重﹑那种“天下为公”的高端生命取向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以分数﹑成绩和升学的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几乎已成“共识”,文凭成了唯一的追求目标。
进入高二,我校根据学生的自愿选择进行了文理分班,由于高考制度的要求,化学不再是非化学班学生的高考必考科目,因此非化学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
一、高二非化学班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为了搞好高二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我对我校高二非化学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化学学习的摸底调查,发现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高一化学基础非常薄弱,他们认为化学难学(如,理论很难理解;方程式很难背;知识点太多,太零散),不喜欢化学,甚至因为逃避化学而选择文科。
二是欠缺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5%的学生对化学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几乎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不进行预习和复习、不及时修改作业。
三是学习态度比较消极。60%以上的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通过小高考,而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的分别只占15%和25%。
四是尽管大多数非化学班学生还是能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但他们学习化学的主要动力仍只是来源于小高考。
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功利心很强。甚至有些老师也不太重视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认为只要让学生通过小高考就行,根本不用花太多精力备课,上课照着书上的内容讲,会考前多练几套试题就够了。这与新课程强调的把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目标背道而驰。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不但要从老师自身的思想入手,重视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更要从非化学班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不只是为了应付小高考,而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科学素质。因此我试着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中,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质,纠正学生“一切为了高考”的错误学习观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有六种基本类型;认知动机—崇高理想动机—自我实现动机—义务动机—受迫动机—依附动机。认知动机是造成学生学习化学效果差异的主要动机因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花一定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高二非化学班的第一节化学课,就是我的思想动员课。我先从现在全球范围的各种灾难开始引入,告诉他们: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而孔子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君子不器”,用现在的话说即通才教育。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从“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 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说明环境污染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再到2013年11月28日的“夺命快递”事件。让学生体会到不合理地运用化学知识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提醒学生将来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的时候要懂得理性思考,把握好分寸。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高二也许是你们一生中系统地学习化学的最后时间了,而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具有能用化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再从《三字经》中的励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朱子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到《三字经》中“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尔幼学,当效之。勤有功,戏无益。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让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国家﹑中对得起周围的人和自己的一生﹑下对得起子孙后代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士”;从而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能够积极地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并能真正适应未来杜会的挑战。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品质。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生。
高二刚开学的化学课上,我让学生默写方程式,绝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的写着。这时,我突然发现后排一个男生竟然在做数学题。我走过去,什么也没说,拿起他的数学书放在讲台上,继续上课。课后这个学生来找我要书。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对他说:“给我一个把书还给你的理由?”。他很直白:“这是数学书,很重要!”我说:“这个理由我不接受,好好想一想,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想好再过来。”他理直气壮地说:“不就是在化学课上写数学了吗,我在别的课上也一直如此。而且我是在方程式写好了的空当时间里写的,你讲的我都懂了,我是节约时间!”我耐心的说:“《弟子规》上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学文。中国人的教育智慧就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厚德才能载物。你在化学课上做与化学无关的事,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尊重老师这是作为学生最起码的底线。你对别人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尊重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在上化学课,而我在做别的事!你是什么感受?” “老师,我错了,下次不犯了。”这次他的声音明显小了。我继续说:“你说你化学都懂了,那好,下节课我要检查你这节课学的内容,看看是否如你所说。书还给你,想想我刚才说的话。”第二天,我就上节课所学内容让他回答,结果他没答出来,从此之后,他的态度明显改善。这件事对班上其他同学也起了警戒作用,化学课上不再有人做与化学无关的事。
青少年人格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3.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教师如能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起融洽的宽容的课堂教学氛围,寓教于乐,寓教于史,寓教于艺,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提出要求“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学生做题时,我告诉学生,出现错误不要紧,“过能改,归于无”;课上有学生走神时,我会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发现有学生在化学课上做其他学科作业时,我告诉他“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有学生在化学课上打瞌睡时,我会教育他“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学生在课上偷偷摸摸看一些不入流的小说时,我会批评他“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遇到有学生由于高一基础没打好,对化学学习信心不足时,我会鼓励他“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学生如果问我怎么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化学成绩,我会微笑着说“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些语句,并不是“挤”出来的,不是做作的说出来的,而是用在了课堂组织、师生评价、规范学生、激励学生当中,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课堂内容的逐步推进、多元评价的综合运用等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有了明显提升。
4. 善于利用一切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的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积极人生态度,能激发出个人的每一分光和热,奉献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消极、保守、错误的人生态度则阻碍人的才能发挥,或把人引向歧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一切教育契机,通过国学经典中激励性语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转变和纠正其消极的、错误的人生态度。
学生小坤,从高二一开始对化学学习态度就不端正,平时上课会说话,打瞌睡,作业也会出现不交、迟交的现象。经多次教育沟通,仍然如此,并在班级放言:“我要求不高, 60分,过关就行”。他的言语与行动在班级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课后这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今天听了您的话,我深受鼓舞。我现在只能考六七十分,但我想拿A,时间还来得及吗。”我对他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此后他一改常态,化学学得很投入,几次模拟考都考了85分以上,但离达A 线90分始终都差那么两三分。一开始,他还能勇往直前,但接连几次没能达到目标后,他又放弃了。并在化学课上散布消极言论:“拿A太难了,太辛苦,为了加一分不值得,还不如歇歇,过关就行了!。” 我听了,很严厉的批评他:“ ‘勿畏难,勿轻略。”当时我就看到他脸上出现了羞愧的神情,从那以后直到小高考结束他再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一天,我正在校园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大声喊我,我回头一看,是他!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化学拿到A了!平时那么多次考试,我一次A都没拿过。没想到最后一次拿到了,谢谢您!”我微笑着说:“坚持才会成功,希望这次的经历能给你以后的人生带来启发!”
科学与人文并重是当今教育的突出主题,今天的化学教育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的逻辑,而应关注其社会和文化的意义,所以好的化学教育应该是德育的教育,是美的教育,可使学生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懂得高尚与卑劣,光荣与耻辱。高二非化学班的化学教学虽不是高考科目,但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一门学科,重要的是找到它的核心思想,而老师讲授一门课程,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该学科的价值。所以即便是非高考科目,我们一样也要认真思考,认真钻研以促使学生“易学、乐学、善学”。
参考文献
[1] 李毓秀编.弟子规全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顾静注释.三字经(中国文化启蒙)[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