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鄂少卿(1991-),男,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社会保障,研究方向:社保基金管理。
摘要: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贫困地区亟待发展,这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忻州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实际,分析贫困地区的面临的困境,提出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特点;问;新农村建设;贫困地区;应对措施
1.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当前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部分地区试点实行然后进行前期探索,摸索出可行的道路,最后再在更广阔的地区来实行,以提高政策实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当前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联调联动机制,在中西部地区先行开展实验的地方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建设,如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农村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等。在各个方面的新农村建设中,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和业务范围,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特殊需要规划设计符合当前情况的新项目新计划,因地制宜,依托项目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由中央部门牵头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发展农村经济的专项活动,如农业部主导的循环农业发展行动,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环境保护部的农村村容村貌计划,民政部的非公组织服务新农村活动,水利部的农村饮水用水安全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等等[1]。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积极行动,而且为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其次,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
山西省各地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村企共建、和谐双赢”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全面促进了本省的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2]。陕西省在养老服务领域,资助建设了1200个农村幸福院和100个以上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和老年餐桌,使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2张,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老人养护问题。第三,分类研究、分层推进的战略思路。在过去的几年实践中,各省普遍采取的新农村建设方法是根据各地区有差异的发展层次,发展机遇,社会环境,采取分类研究、层层推进、分批建设、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先天优势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如山西省一是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同,分为四个层次推进;二是从不同地区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同,分为山林区、牧区、平原区三种类型地区;三是从区域分布和地域分类不同,分为晋北,晋中,晋南地区。
2.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卫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3]。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我们必须深刻总结找到应对之策。
第一个问题,农村地区资金投入和管理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十六大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资金投入量显著增强,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总体来看,农村地区的基础实施仍然落后,显著地表现为道路和水利工程以及文卫设施的不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有很多村镇的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失效,造成村民饮水困难和农田产量下降,道路年久失修影响村民出行和货物运输。许多村屯没有文化站等满足村民精神需求的设施,也没有处理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的設施,造成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另外资金的挤占挪用的现象相当普遍,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渠道不足而且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央地之间权责不明晰,国家拨付的农业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一个是农村医疗条件及水平都不足,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仅仅是15.6%,中西部地区村镇医院危房率高达33.3%,85%的医院需要装备。二是教育投入不公平,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教育质量差别较大。同时还存在着农民教育负担过重,辍学率高等问题。
三是文化体育设施缺乏,许多村镇都没有篮球场,文化站,图书室等活动场所,缺乏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阵地,结果是是一些封建迷信低俗活动的流行。第三个问题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14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为9.2%。全年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864元,比上年增长9.8%。但是这些年来虽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年都以很高的比例增长,但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没有得到根本缩小,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拖欠工资的事情时有发生。目前显著存在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问题凸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增长缓慢且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农民收入增长不足,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是摆在新农村建设面前的一座大山,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应对措施
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考虑到扶贫的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济困式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包片整体推进等模式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起到了独到的作用。当前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应该利用这一时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为契合点,以综合开发为重点,把解决农村温饱问题和增收问题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农业资金投资管理机制[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缺乏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根据现阶段的农村现状,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建设仅靠财政拨款是肯定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拓宽农业资金筹集渠道。在政府方面我们要立法保证农业资金的稳步提升机制,提高农村地区科教文卫的支出水平。在各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自给自足,合理有效的凑集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并且建立科学的监管运行体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职业知识技能水平。首先就是建立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对于农民利益的保护措施。其次是要提高农村地区生产条件给农民创造有利于其收入增加的环境。第三是要从土地流转的方面增加农民收入,要通过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建立村民农业合作社,以及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第四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用科学的力量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含金量。(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润羊,田万慧.农业节水技术科普教育推广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6):607-609
[2]李玉萍,晁娜娜,李富忠: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绩效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载于经济师,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