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仕娣
分层学习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而划分的群体学习方式,对于解决课堂学习时目标完成不一致、教学组织不流畅等问题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中学语文分层学习的有效性,有助于各个层次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对于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也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学语文分层学习的有效性呢?
1.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语言文字敏感度合理分层,为分层学习提供良好的群体构建
良好的分层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学生分层上,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知识迁移能力、情感调动程度、对文字的敏感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将学习能力相同、性格互补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层级。这样的层级划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参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竞争和发展,为分层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群体构建。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层面分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最终明确自己要怎样好好儿活,教学过程明确具体,教师在课前充分考量学生的情感调动能力,将学生划分为特等生、优秀生、待优生三个层次,即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母亲的爱深沉、热烈、隐忍;能初步感知母爱的伟大;能理解母亲的付出是为了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理解、语句的体会、文章精神和情感的体会。分层学习的群体构建科学了,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2.科学制定分层学习目标,为分层学习提供有效的目标引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有效引导和指示,基于学生的合理分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要适合分层学习,要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材的三维目标来预设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就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能够摘到,在确保完成预定任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习能力。科学的分层学习目标的制定,为分层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目标引领。例如《羚羊木雕》一文,要想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必须要进入到作者的叙述之中,将自己的情感有效的替代作者的情感,因为生活中学生的经历不尽相同,和朋友、父母的感情纠葛也存在诸多差异,所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一部分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要求一部分学生分析父辈和作者一辈的人不同的观念及情感纠葛,要求一部分学生准确分析两代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及心理、观念。科学地制定了分层学习的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就能更明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学习的走向和任务,学习效率更高,课堂效果更明显。
3.制定合理的分层评价机制,从学习评价上促进分层学习的有效性
评价既是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也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预设课堂时,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要提前创设评价策略,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动力和意识,利用评价的反思作用督促学生思考知识、形成能力,从学习评价上促进了分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枣儿》一课,根据部分学生对老一辈农民形象的感悟和理解,评价时注重指导他们理解老一代人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的心理和情感,在不同层次学生对男孩行为和心理的不尽一致的理解基础上,评价时注重孩子的天性及内心的希冀,这样分层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有效地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人物的各个方面理解本剧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更深层次的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分层评价的方式也促进了层次学习的有效性。
4.作业设置上注重分层,引导学生在知识巩固环节更加有效
分层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上,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有针对性。作业设置上注重分层,其实是要把学生的作业进行内容和难度的调整,层次低的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即可,中间层次的学生有适当的知识理解和延伸,层次最好的学生则要完成全部任务,并且有一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去思考和完成,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能探讨学习难点或疑点。作业的分层有利于学生的将课堂内容更精准的把握和巩固,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例如《音乐之声》一课的作业设置,中下层的学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以巩固理解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上层学生则还要完成用一段话描写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这项任务,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的分层学习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也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合理组织和利用这种形式,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