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提高职高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2014-05-28 17:26王晶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高生职高人文

王晶

审视当下我国中等教育阶段之现状,不难发现,那种单一的目标追求和考核指标所导致的局面还是没有大的改观。整个中学阶段,包括高职高专,要么是分数,要么是实用技能,成了衡量、评判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尺,也被学生自己认同为阶段性成效的检测手段。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实用技能,实际上都成为了其未来人生的一种导向。教育家所提倡的“以育人为中心”的全面教育观,以及在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种种努力似乎已经被淡忘了,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如此。

确实,教育是人生规划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职业走向和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这一步,而应该看到,教育关乎每个人的个人素养和格调品味。职高虽说是以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但从整体上提升校园文化格调进而提升学生素质是塑造新型人才的基础。基于此,人文素养的养成问题一再被提到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而且,这一重任历史性地赋予了语文学科。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妨到中国传统经典篇章中去挖掘资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高职生急切缺乏的语言素养,更是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领悟生活和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途径。

经典诵读对职高生的语言素养的提升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进入所谓的读图时代,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技巧都有很大程度的下滑。职高生在职场上比拼的不仅仅是专业素质,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职业成功的关键。中华古籍经典内涵丰富,韵味悠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诵读活动能让人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洗练语言。在有声感知的过程中,就可以把经典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语感的形成过程。曾国藩谈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叶圣陶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这都是对诵读与语感关系的经典体会。正是在诵读中领略到语言艺术之美,才能自觉不自觉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表达时才能恰如其分、游刃有余。

如果仅仅看到经典诵读对中职学生语言素养的促进作用,我们仍然落入了“器物之用”的窠臼。我们更应该看到,经典诵读与职高生即将开启的职业人生之间的关系。

专才教育培养的是有用的机器,而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以人文典籍为媒介,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自身的关系问题,是职高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而职高强调职业技能方面的单向度发展,导致校园文化氛围的缺失,使得职高学生人文教育的任务更为紧迫。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通过取其精华,我们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去。比如“天人合一”的思想,让我们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让我们把幸福感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满足甚至暴殄天物。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按照“己欲立而立人”、“克己复礼”的要求,我们就会将仁爱之心推人及万物,了解了“中庸”的思想,遵循“中庸之道”,就把握了处理内外事务的实践准则。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不仅仅是诗书诵读使人拥有一股“文气”,也是指让人有了做人的精神底蕴。

诵读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塑造的过程,还能让我们眼光向外,了解社会人生。

人生需要打拼。真正的生活强者,从来不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空想家。他们要积跬步而至天下。热切如孔子者周游列国,冷眼看穿世相者庄周在苦难中思索,好义者墨翟排纷解难……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有了明确的人生关怀意识。文人虽然柔弱,却大都有着“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的英雄气概;有时,他们却宁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未若任所欲,逍遥良辰会”。从社会维度看,人的价值取向是多重的,故而有如何看待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确立人格理想的命题。“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人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古人的豪气奋发或隐逸归去等种种理想都与特定时代相连,都指向了自我心灵,都有着对自我人生和家国天下等外部环境的深刻思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技术和生活方式瞬息万变,令人目不暇接。一味的追求鸿鹄之志容易陷入虚妄,而一味地归之自然又流于消极。我们不妨带领学生诵读一点经典作品,为学子们即将展开的人生做好精神铺垫。

周游列国的孔子孤寂却不放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志向是礼乐教化人生。反观庄子,他过于冷静地看到了现实的黑暗,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孔子和庄子代表了中国文人入世和出世人生理想的两个端点,也造就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人格。现代社会,每个人面临的人生景况不像古代士大夫那样逼仄,不再需要在仕与隐的痛苦中徘徊;但是,我们也会面临人生价值取向与社会现实不相一致的矛盾。这时候,古代圣贤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舍身取义的抉择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勇于进取;另一方面,庄子和魏晋文人的诗化人生告诉我们,不应以权力、金钱的得失论成败,在世俗成功之外,还有诗、思、哲学和艺术等等令人超拔的东西。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我们叩问苍穹,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命喟叹;读苏轼《赤壁赋》,我们体悟诗人洒脱旷达的人生观……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引导学生审视海阔天空的世界,体验复杂的人生真谛,在诵读中与历史对话,与哲人交流。感悟社会、感悟人生,这不是我们职业人生展开的必要准备么?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职高生职高人文
人文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如何指导职高生写好作文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浅谈职高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人文绍兴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人文社科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