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晖
曾看过一篇报道《80后老师有绝招,从不教学学生成绩却很好》,毛春霞老师,一位80后女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自己上课从来不讲课,每堂课的“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所教的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这不禁让80后的我,深受启发。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九中学)
曾看过一篇报道《80后老师有绝招,从不教学学生成绩却很好》,毛春霞老师,一位80后女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自己上课从来不讲课,每堂课的“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所教的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这不禁让80后的我,深受启发。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九中学)
曾看过一篇报道《80后老师有绝招,从不教学学生成绩却很好》,毛春霞老师,一位80后女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自己上课从来不讲课,每堂课的“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所教的班的语文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这不禁让80后的我,深受启发。
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现行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启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教学,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盛桃子的筐,一节课下来,学生看似“满筐而归”,得到一满筐的桃子,可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只是一个在台下默默听的听众,他们只是被动的接收。这样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体验式”教学应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何为“体验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在国外的教育界,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或培训师教给你的,而是你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
中学语文课堂如何体验式教学?
一、鼓励体验
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让学生“体验”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更要走进课文,进入课文“角色”。如《论语十二章》,这是2013年下学期初一的一篇文章,较之以往教材有所改进。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课文的改革,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理解意思,更要把自己想象成孔子在和学生对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性。例如;“三省”,鼓励学生体验,畅所欲言。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有时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例如《出师表》课文的最后部分,让学生进行讲解。给学生一些时间准备,这时学生会和老师一样有模有样的讲解起来,老师在讲台下进行掌控,“课后”可进行作业模式,让学生自己查缺补漏。《小圣施威降大圣》,我让学生想象打斗变化场面。《皇帝的新装》让学生自己演出童话剧,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让学生喜欢学语文。
三、积极反馈,完善体验
课后,教师应通过一、两个问题进行评估,学生是不是理解有误,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学生改正错误的同时就是一种更高一层的“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怀,真正的爱国是什么?让学生关注时事“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俱进,让学生关注时事,进行语文的人文教育。
四、单元总结,升华体验
在教完一个单元或学期后,要进行总结与复习,让学生有一个认识的飞跃,即一个“体验”的飞跃,让学生的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例如,初三上册第一单元,通过总结,让我们体验大自然的美,赞美大自然的美。
以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语文,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多强调学生体验的主体性,而使课堂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尊重学生的多样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