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性阅读初探

2014-05-28 04:02管晓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研究性新课程

管晓辉

“研究型阅读”的提法似乎有些严肃了,这里讨论的实际上是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的一种课内外结合的阅读形式,也指一种自主、探究、发现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积累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和独立思考体验,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确立研究假设,并以验证假设为目的,筛选提取相关语言信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当前实施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进行的研究性阅读有如下特点:

一、倡导发现,鼓励创新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课本编订者和众多的研究者的教参、教辅中进行着,学生照着“提示”预习,照着“详解”阅读,照着“导练”巩固,课堂上有老师,课堂下有教辅,就是做阅读题也要有“参考答案”帮助。学生很少有机会“读自己的书”,思考“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有时在课堂上“自由发言”,也大多有老师预设的思想范围,热热闹闹的发言被“一言以蔽之”,成了“正确答案”的一个个陪衬。师生在规定的课文、规定的思想内容和规定的写作手法中阅读着,训练出了一种千人一面的阅读套路。新课程理念坚决反对这种逼人就范式的阅读教学法,提倡平等对话。“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法,主张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得出结论,研究者即是阅读者、阅读主体,无可替代,研究者在亲自阅读实践与文本接触对话中,感知意义,获得体验,最终有所发现,发现自己前所未知的事物、意义、规律,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见解、主张、结论,也发现许多不知如何处理的矛盾、困惑和问题,发现才能创造,创造性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存品质,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关系重大。

研究型阅读鼓励创新,力避盲从,学生设定的研究性假设起码是自己的一种发现,最好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受到鼓励的是“一家之言”,只要你言之有理。

二、尊重学生主体,促进个性化发展

首先,研究性阅读没有固定的阅读材料。在义务教育阶段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高中学生身心渐趋成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范围,诗歌、散文、小说各人有侧重,鲁迅、余秋雨、韩寒各人有偏爱,你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在自己擅长的“圈子”中选择阅读材料,加深拓宽,力求有所发现。其次,没有固定的研究课题。学生在确定了自己的阅读研究范围之后,着手研究文本,通过整体把握、局部探究、综合探究,从而发现问题,确立研究假设。对于同一文本,可以进行多元解读,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理论角度完全取决于阅读主体原有的知识积累、思维形式、兴趣热点甚至是智力优势。比如同样在阅读鲁迅,有人通过文章了解作者,有人通过文章了解社会,有人通过文章锤炼语言,每个阅读主体都是独特的,充满个性的。

三、以文本为依据,培养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究性阅读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不必统一,容易出现的极端只是你有想法,不管想法正确与否。研究性阅读强调深入理解,仔细揣摩,“研究性”带来更多理性思维成分,需要阅读主体用心体验,加强联想,善于整合散在细节,跳出文本提炼出个人认可的结论,然后再以验证结论为目的,回到文本,提炼有关信息作为证据,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让别人也认可。有时候,为了证明一个观点需要反复阅读,钻研作品,多方查询资料,请教老师、同学、家长或间接找到相关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阅读研究的方法,同时锻炼自己瞄准目标、多方争取执着追求、努力成功的情感态度。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以文本为依据。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证明观点,学生往往在已有的知识仓库中寻找答案,理论的、事实的,海阔天空,只要能证明观点,就是有力的证据。研究型阅读则不同,成果表达仍需写论文,但论据不是脑海里已有的,而是从阅读客体中提取的,只有尊重文本,才是阅读性的阅读,需实事求是、客观理性,这是一种踏实、严谨、负责的科学精神。

四、课内外结合,探索课本教程

对教师而言,研究性阅读不难操作。在课堂研究教学中,主要是渗透一种意识,倡导深入阅读思考,努力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文意、发现美、发现问题。勇于说出“我认为”,努力解释“为什么”,在他人的信服中获得喜悦。课程教材中“研究性学习”也是极好的训练内容,可以在课文教学之后讨论或者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是不理想的,在长期形式训练的课业负担的重压下,学生无暇阅读,没有氛围,这时往往需要组织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高一、高二阶段开展研究性阅读,是个很好的尝试。先是动员学生广泛阅读,再以讲座的方式指导学生就读过的作品进行研究,教给方法,注重过程,交流成果,综合评奖,编辑论文集,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热情,有了研究的意识,就是最大的收获。

新课程以人为本,体察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个性的差异、学习需要的差异、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课程增强了“多样性”和“选择性”。但选修课的开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的学校因为规模和师资条件的限制,无法开齐所有选修模块;就每一个学生而言,十几个模块也不可能尽选。这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性阅读,则可以有效地补充阅读内容,减少遗憾。课外研究性阅读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开展,假如学校开不出《唐诗宋词选读》,不妨组织“关于李杜诗歌”的专题阅读;假如学校开不了《传记选读》,不妨组织一次《贝多芬传》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假如学校开不出《鲁迅作品选读》,不妨组织一次“关于看客”的专题研究性阅读。通过专题阅读研究可以补充选修模块教学,积累经验,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五、注重过程评价,提提炼指导策略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研究性阅读属于拓宽层次上的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发展性学力,有着一定的操作难度,因而对于学生的研究性阅读评价,我们注重过程和方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知识视野,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只要学生在这方面有收获,有提高,阅读研究成果本身的价值则在其次。

在过程和方法上,教师的指导也是必要和重要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介入要把握好尺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能越俎代庖,但一定要有实时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开放的阅读触及魔幻、色情等低级趣味误区时,要加以纠正;当学生选题过大或缺少价值时,要加以引导;当学生抽象不出结论,提炼不出研究假设时,要给以启发;当学生筛选不出信息,表达不出结果时,要教给方法。自主开放型阅读,不是随便放任;尊重学生主体,不能袖手旁观。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平泉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研究性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