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中职教育校本改革的思考

2014-05-28 02:21孔祥富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本可持续发展

孔祥富

【摘 要】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覆盖整个社会、确定发展思路和模式、影响全人类未来走向和前景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从校本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基固本,重视学校内涵建设;拓展功能,进行社会化改造,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理念 中职教育 校本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时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持其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而不受伤害,具有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能力”。“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1]

(一)重视学生文化基础学习,夯实发展基础

“今天,一个真正受到全面培养的人需要有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并有机会深入地学习研究少量的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2]中职学生学习的普通文化基础知识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文化基础知识的延续,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依托,是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因此,中职教育须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从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定位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培育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保持发展原动力

激发学习兴趣。从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单向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知识的缺失以后可以弥补,而关键时期学习兴趣缺失的影响是终身的,对中职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3]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过程,经常性体验成功,以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潜能,为终身学习提供原动力。

强化学习意识。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确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手段。为此,教师要通过身体力行与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处处皆学习之场所、事事皆学习之内容、时时皆学习之机会的大学习观,全面提高学习的意识。

提高学习能力。“学校教育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还应大力改革现行的种种弊端,扩展功能,加强作用。其重要职责是为每个人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即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的角色要从‘知识的殿堂变成‘终身学习的苗圃,从‘教室变为‘学堂。”[4]要在重视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识字能力、运算能力、解题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试能力等)的同时,关注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独立学习知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学习,增强就业转换能力

现代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成为一个动态大系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和重新创业能力,而所有这些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大类专业”的通用技能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能力。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强调,过去的职业教育是为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解决劳动力市场紧缺问题,但现代的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人才持续发展的“成长路线图”。[5]因此,中职学校要拓宽视野,注重“大类专业”的通用技能教育,关注学生适应职业岗位不断变换的基本知识、能力或专长、技能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一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人文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中已占有50%的份额。人性的善恶,人格的高低,为人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经营活动的成败。[7]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提升择业竞争力的需要。

二、强基固本,重视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1.建立科学课程体系,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为一个工厂,那么课程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线,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过程。”[8]比喻的本身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所谓“好课程,就是好学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因此,中职学校要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在广泛调研论证、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选择中成长,在扬长避短中发展,进而形成校本化人才培养模式。

2.搭建课程改革平台,发挥改革的集聚效应。(1)以课改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凸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按照职业实践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进一步彰显尊重每一个学生、德育为先、能力为本等理念。(2)以课改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强调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使内容学习有利于专业学习、有利于劳动就业;进一步满足发展需要,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3)以课改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学习场所的改变(由单一的教室变为教室与实验、实习基地的交替)、职业学习情境(职业现场情境与模拟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的革新(强调理实一体、做学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融合。职业学习逐步形成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的学习过程,以此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二)强化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1)重视外出培训。高层次学习培训可以高屋建瓴,拓宽视野。学校要创造条件,设法让骨干教师参加出国培训与国家级培训;设法让更多的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完善参训教师的二级培训制度,使学习培训的成果惠及每一位相关教师。(2)抓实校本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企业的老总、行业部门负责人来校讲学、做专题报告,丰富培训内容与层次。学校积极营造氛围,使学习、培训成为教师的第一福利,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场所。

2.鼓励教育科研,促进团体学习。学校通过确立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强调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生产力。强调教师的全员参与,重视发挥国家、省、市、县各级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各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组织本组教师共同学习、讨论、实践、反思,由此构筑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团体学习”,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3.积极搭建平台,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这说明学校与工作之间各种可能的交替形式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9]学校要使这种“交替”常态化,促使专业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能力,获得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各层级师生技能大赛平台,引领教师自加压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

4.注重反思提升。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更需要对反思的积累与提升,通过对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的反思,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写教学随笔、教学周记、教学日记等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升工作水平。

(三)重视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特色发展战略

1.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围绕学校发展战略,集中精力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全面提升重点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专业品牌,并以重点专业为纽带,围绕产业链发展专业链,努力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要以主干专业为中心,开发相关专业,形成辐射式专业群。

2.强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学校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强化多元合作,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逐步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模块化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改造、开发项目课程和校本教材,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模块组合、项目教学、任务推进、小组学习”专业教学模式。

3.强化产教融合,形成产教结合的品牌优势。以地方产业为引领,以学生的有效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特色为品牌,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以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深度有效合作为重点,加强校企融合,实现校企双赢;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

三、拓展功能,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主张是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被誉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的职业教育,需要拓展功能,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拓宽功能定位

可持续发展战略主题是发展,重心是可持续性,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主动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的应然选择。正是这一逻辑的影响,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TVE)大会提出了“全民职业教育”的口号,建议将传统的TVE(技术与职业教育)改称为TVET(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职业教育应面向各类人群,使中职教育服务涵盖职业预备、就业、职业转换教育以及技能提高和再就业培训等,使中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中职和高职并存、全日制和业余并进、学龄者和成年人并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并用的大职教体系。

(二)强化多元合作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职业教育处于教育与经济的结合部,成为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四者共有的中介链环,由此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具有社会大视野,强化多元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加强与行业部门的合作,密切中职教育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的关系;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主动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积极拓展成人教育市场,努力使其成为成人教育市场的主角。

(三)探究多元发展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措施。中职校要创新职业教育学制形式,在深化“2+1”教育模式改革、积极发展“2.5+0.5”教育模式的同时,试行“3+1”(中职高级工班)“3+2”“3+3”“3+4”等形式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学制,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一体的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2][6][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8,77,70,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学会生存[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4]陈乃林.终身教育纵横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64-165.

[5]赵婀娜,贾娜.从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看中国职教观念的突破[N].人民日报,2012-05-25(18).

[7]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219.

[8]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校本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