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4-05-27 05:45朱建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健康渗透心理

朱建华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能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并把握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缓解各种心理矛盾和压力,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78-0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范畴,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语言文字训练和心理品质培养的好载体。语文教师应很好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实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谈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课内阅读教学在健康教育中的引导、借鉴作用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阅读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一方面,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阅读又会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影响人的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阅读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阅读心理,不但对于提高阅读效益作用巨大,而且有助于人的心理平衡、情感调适,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入选课文体裁广,形式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并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因文而异,潜心钻研教材,明确动机,选好切入点,以丰富学生自身情感体验为基础,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健康情操的真正人文意义上的人才。好的教材往往是我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例子。

1、在课题“题眼”处切入。有些课题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浓缩,题目的中心词,即是“题眼”。以此为切入点,可以高屋建瓴,总揽全局。

2、在感人至深处切入。有的课文情节令人百感交集,荡气回肠。教学时,可以此为最佳突破口。

发挥阅读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关键是语文教师要树立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采取恰当的渗透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充分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之心灵得到净化,达到性格塑造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写作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宣泄、提升作用

“眼泪是最好的治疗剂,该哭的时候忍着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费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宣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些青少年遇到一些小事就离家出走,甚至走向极端都说明了心理问题往往说明“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的道理。在写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宣泄场所,又可使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克服心理障碍。

1、写好“我”系列的记叙文。如“我想……”,“我战胜了(自卑、挫折)”,“我害怕……”,“我的(喜悦、痛苦、烦恼)”等,可以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不满、积郁、压抑,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

2、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设置情境,写心理片断。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孩子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并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针对学生所表露出的不健康心理,教师应及时引导,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惑。

3、倡导“从自己的生活写起”。提倡写日记、周记,这是情感宣泄的最佳形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写出真话、实话、心理话,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这样可促使学生常扫“心地”,使之不积尘埃。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感受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从而,让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形成健康的心理体验。

三、充分发挥语文课内外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磨练、矫治功能

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举办好语文课内外活动可为健康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1、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认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有目的地举办语文课内外活动,既能给学生提供人际关系的场所,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的优势,教会学生社交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把握自己,合群而不孤僻,真诚而不冷漠,自信而不自卑,宽容而不偏执。

2、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教育并不在于尽力保护学生免受挫折,而应创设和安排适宜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得,而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障碍后,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要适时适度,要结合实际,要讲究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把学习语文与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健康渗透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