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2014-05-27 01:29陆德机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外语教学新课标

陆德机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外语教学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16-02

一、启发式教学法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仁爱英语》的主旋律和精髓是: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培养。这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从“施教者”到“指导者”的转变,从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使他们运用思想去分析,批评,推理,判断,归纳解答,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学生的经验得以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

2.产生的时代背景

《仁爱英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英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的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古代教育家长期实践的产物,是他们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制约事物发展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可以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教学过程而言,教师教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外因,对学生不起决定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因,才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2.现代教育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学习》第26-27页)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的话,必须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188页)构建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与传统学习观相比,该观点更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启发式教学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不谋而合。

三、基本特点

1.客观性。它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个实际内容包括学生实际的需求、水平、特点、兴奋点等。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是客观性的体现。

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它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采取主动进取的态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

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其一是针对学生问题、需要等所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二是教师指点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简单地告诉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正在于有针对性地点化、引导,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与思维的方法。

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一种教学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特点才能称之为启发式教学。只有全面把握启发式的特征,才能便于操作。

四、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而推导出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在教学实践中要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从教学内容上讲,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应该以学生的观察、思考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第二步:精讲启发,探索新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这一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五、结束语

启发式,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真知。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通过“启发式”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中学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本人从教十多年,对于这种教学方式还在不断探索与学习中,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将努力采用尽可能生动形象、灵活多样的教法,创设愉悦的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变为学生乐学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公。

参考文献:

[1]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教教材中心,2006年1月.

[2]姜乐仁.启发式教学: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J].中国教育报,2006(10).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外语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