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2014-05-27 12:58朱玉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管理

朱玉华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关注,班主任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61-02

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统计,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其中80后、90后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的70%以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务输出,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孩子大多都在初中、小学阶段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居无定所,收入不高,城市学校容量有限,教育资源有限,加之高昂的生活学习费用,使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将孩子带进城市就读,这就在农村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就近几年所遇到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现状

1、亲情关爱缺失,心理问题严重。父母长期打工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对象。经调查,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近四成没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希望能早日回到父母身边;近三成在生活上无限制得到满足养成了娇气任性、随意放纵、乱花钱、摆阔气、盲目攀比的不良习惯;近三成半的儿童自卑心理强,不愿意和人接触交往,内心封闭、感情脆弱、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行为孤僻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2、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众多的留守儿童中,近七成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一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整天要忙于家务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做农活比教育孩子要重要得多;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没受过几年教育,文化较低,加之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反应迟钝,有的甚至疾病缠身,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因此无力承担教育引导孩子的重任;三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物资匮乏,生产力落后,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认识,大多简单地认为带好孩子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而不考虑怎样去教育引导孩子,怎样去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造成懒惰、逃避、怕吃苦的思想,有的甚至不懂装懂,显然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3、缺乏正确引导,道德行为出现偏差。一是儿童和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都采取纵容态度,孩子缺乏应有的制约管教;二是现在农村家庭孩子都不多,多数家庭一到两个孩子,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孩子随意乱花钱的现象严重,陷入了深深的溺爱中;三是周末和节假日留守儿童的活动空间大,有的整天沉溺于网络、电视,有的甚至还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社会上的不良恶习侵蚀和毒害他们,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这些孩子娇生惯养,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存在严重道德行为偏差,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途径

留守儿童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随着国家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这个特殊的的群体在不断增多,而且将长期存在,对他们的教育暴露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也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地了解的实际情况,认为通过以下措施,能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起到积极的帮助。

1、落实以学校为单位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学校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这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2、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的建成,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投入了大量资金,逐步完善了学生宿舍、食堂配套建设,兑现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初中入住率要求100﹪;小学应优先安排留守儿童或离家较远的学生入住,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一是为每个孩子设置代理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把班上的留守儿童分给班级任课教师,让教师当家长的角色,为孩子保管财物,孩子需要用钱时到老师那里去取,这就避免了孩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发生,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健康状况,生病了送他们到医院就诊,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好科任教师联系,以便查缺补漏,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加强师生感情交流,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生活学习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二是亲情电话,利用亲情电话让孩子在周末向他们的父母汇报学习情况和想法,为他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提供人性化服务。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鼓励和引导孩子讲故事、唱歌、体育活动等,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消除他们悲观消极、自闭孤僻的心理障碍。同时也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孩子感受到“留守儿童”之家大家庭的温暖,使孩子课余、周末过得丰富多彩,这不仅有效避免了隔代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避免了学生的低俗乐趣和恶劣习惯的滋长。

3、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学校要经常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消除孩子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障碍。学校老师要深知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心理疾病,更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此,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主动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症结”所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4、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通过给留守儿童家长发短信、家访、家长会以及每年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有利时机,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办学情况,介绍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品行等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5、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学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关工委、妇联、团委、村委会等要发挥功能和作用,共同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及时排除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困难。

6、各级政府及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广大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留守的儿童不在留守。虽然,劳务输出,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要使农村、城市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兴办或引进一些企业,让农民工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在本地务工。即便是进了城务工的,也能让他们的子女在城里的学校安心读书,最大限度地减少留守儿童数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农村管理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