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晗芳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127-02
换位思考+反思+理解=双赢
这是一个公式,我把它理解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应该多从他人的角度去想想,多进行反思,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更应时时刻刻将心比心,不妨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在幼儿园工作中,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幼儿家长的立场去考虑,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站在搭伴教师的角度去谅解。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以唤起教师母性的慈爱,能够使教师以幼儿的眼光去看他(她)的世界,以幼儿的心情体会幼儿的心情,以幼儿的思想去推理他(她)的一切。以家长的心情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同伴的立场理解搭伴的心境。你理解了他(她)的想法,体会了他(她)的心情。只有这样你就会得出世界上最好的公式:换位思考+反思+理解=双赢。使之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实现自己的育人目标。
一、站在幼儿的角度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为了能了解婴儿为什么总在人多的场合哭的真正原因,他就蹲下来从婴儿的位置来看世界,他发现婴儿没有办法看到别人的脸,只能看到大家的腿。这个有趣的试验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琐碎而又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一边渴望着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心,一边却总在指责幼儿不听自己的话。这种师幼间存在的交流上的困难,难道不是我们总以成人的、权威的、理性的、自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原因造成的吗?“高高在上”的我们,需要像那位心理学家一样“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我想我们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平时,要允许孩子插话,鼓励孩子质疑问难。课堂教孩子,在教师对孩子疑难进行解答,或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或对某一孩子答问进行评价时,有可能遇到孩子插话,或对某一观点有不同意见而进行反问,这都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真正体现,也是孩子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植的活土。
首先要努力让幼儿了解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没有恐惧和不安,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能量。为此,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因为在指责幼儿时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处在这种氛围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就会受到抑制。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新。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新的气氛。记得看图讲述“小猫跳水”的故事,当讲到小猫黑黑不慎落入水,小猫白白大喊救命,鸭大哥赶紧跑来时,一位孩子高举着手,我让她发言,她说:“老师,跑来的是鸭大嫂,不是鸭大哥!因为鸭子头上系着围裙、还是花的,是鸭大嫂!”我一看,确实如此,当即表扬她善于观察,认真分析……
对孩子们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孩子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无论是课上、课下或是课后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孩子思路,教给他们提问方法,以带动全体,积极参与,促进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二、站在家长的角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想法,班主任处理不当,家园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影响幼儿的发展。如果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采取一些适当而有效的措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苦衷,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乐家长之所乐……许多问题马上会迎忍而解。
孩子上幼儿园了,情绪好吗?吃饭好吗?睡觉好吗?大小便会叫吗?这是入园初期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我们每天通过“幼儿一日情况反馈表”将孩子的情况告知家长,并做好个别特殊情况的沟通工作,使家长能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配合。
现在年轻的家长们大部分因工作繁忙而将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了老人。而他们之间对孩子在生活护理和教育上的关注点往往不一致,因此经常通过电话询问,造成老师的工作量的巨增。有时一天工作下来已经疲惫不堪,有的家长晚上还要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并以朋友的态度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建议。这种沟通方式,尽管占用了许多时间,但缩短了家园的距离,增强了家园凝聚力,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是值得的。
三、站在搭班老师的角度
幼儿园每个班一般都有三位老师,教师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协助,直接影响幼儿正常的生活、学习。作为班主任应努力协调好三位教师的关系,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从搭伴老师的角度出发,以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来获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1.自己的工作及时做
班主任应认真及时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比如及时制定班务计划,认真做好班级总结,精心设计好班级的布置等,这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染搭伴教师。
2.他人的工作帮着做
幼儿园的工作多而杂,保育员的工作非常多。特别是开学初,又是领书,又是打扫卫生,又要陪班,有时一个人会忙不过来,这时,就需要班主任设身处地的从保育员老师的角度去想一想:她肯定非常希望有人去分担一下她的工作,体谅一下她的难处。因此,自己忙得过来的保育工作尽量自己做,空闲时,主动地帮着做,尽管自己少了一些休息的时间,但换来了保育老师地信任和感激,也是值得的。当然,我也总是积极配合、协助副班主任的工作,比如当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时,尽管自己也要准备上课,但我总是一起帮她做教具、改教案,诚恳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试教时,主动地为她管理班级等。由于我的热心与真诚,她也总是抢着做班级的工作,在互助中,我们的班级工作蒸蒸日上。
由于我的“换位思考”,获取了搭伴老师的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我们三位教师的三条心渐渐地浓缩成了一条心,真正做到了分工不分家,班级的管理工作如鱼得水。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让我们“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面对幼儿、家长和搭伴老师。相信,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法面对你。如此循环,整个班级、幼儿园就会永远洋溢和谐、温馨的氛围!
(责任编辑 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