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88-02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这给农村中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使农村中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验室的建设历来是制约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正确认识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现状,认真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深化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提升农村中学的档次,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建设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
一、硬环境方面
1.校网合并,领导重视,完善基础实验设施
随着我省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城乡差别已越来越小,加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中学也拥有了高标准的实验教学楼,高规格高起点的附属设施一步到位,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中学的实验难问题,改善了实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为实验室的规范运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2.学校管理重实效,补给机制灵活
对学校而言,实验室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驿站,每年投入的经费相当可观。大件耐用品能做到按计划分期添置,易耗消费品简化审批手续,直接授权实验室工作人员按需补给,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
二、软环境方面
l.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对企业而言,管理是效益;对学校来说,管理就是质量。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实施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作为实验工作人员,必须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帐册,随着校园网的开通,电子帐册的建立已势在必行,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试剂严格按规定分类存放,定期进行账物核对,加强对危险试剂的监管力度,消除潜在的隐患,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发挥实验教学的潜能。
2.面对实验操作考核,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中学科学课标总目标中提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常规实验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及浙江省《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视实验考查和高中招生工作中开展实验操作考查加分等要求,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线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面对挑战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操作考查制度的实施,积极推进了我校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
3.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的实验素质
由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及我校专职初中科学教师严重缺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校主动出击,一方面动员相关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学习,为教师提供一切方便;另一方面利用校内“资源”,自行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操作强化训练,让非专业的科学教师也能承担起专职科学教师能承担的教学任务,使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收集、分析和整理实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实验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与预料不及的“意外”结果,常使学生迷惑不解,此时若教师采用搪塞或回避就会失去一次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良机。反之,若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意外结果以及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理解科学课中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智能、健康的心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等综合科学素质都会起积极的诱导作用。
①试剂的质量问题
例如:在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反应时,常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最后溶液没有变澄清,而是呈乳白色胶状。原因分析:首先从试剂的质量去考虑,包括试剂的纯度、所含杂质的干扰因素去引导分析。SiO2+2NaOH=Na2SiO3+H2O Na2SiO3+2HCl=H2SiO3↓+2NaCl查出原因,问题就自然得以解决。若实验时改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排除上述干扰。
②药品的用量问题
这一问题常制约着学生实验的成败。初中学生实验中显得尤为突出。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由于药品用量过少,不能收集到所需气体,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性质实验,因此实验前教师必须讲清楚药品的用量。
例如苯酚和溴水的反应,首先生成白色沉淀,但随后就消失了,结果无白色沉淀或沉淀太少。显然沉淀是三溴苯酚,反应后随之消失,说明存在干扰因素。究其原因:不是进一步发生反应,就是沉淀溶解了。无疑此处应为沉淀已溶解,根本原因是溴水用量不足,若让溴水过量,则一定生成白色沉淀。
③条件控制问题
用如下装置进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
装置B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目的在于探索一氧化碳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装置中的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后成了二氧化碳。但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异常现象: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显然问题出现在A装置,我们知道:HCOOHH2O+CO↑,而CO不可能使清石灰水出现浑浊,问题就必然集中到浓硫酸方面,浓硫酸虽然是稳定的强酸,但温度过高也会导致硫酸的分解。
H2SO4 H2O+SO3, SO3+Ca(OH)2=CaSO4+H2O
CaSO4是微溶物,因此甲酸脱水的温度只能控制在60℃左右,否则就会出现副反应,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④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也时常影响实验现象
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应该从七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实验室药品的取用与家里取食盐和味精有本质的区别,通常家里一个勺子可以用来取味精也可以取食盐,但实验室的药匙、滴管只能单独使用,否则会导致药品的交叉污染。
例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浅红色,加热浅红色溶液又转变为紫色。由于学生实验过程中没按规范操作。一支滴管既取蒸馏水,又取稀盐酸,同时还取紫色石蕊试液,实行一管多用。加热上述浅红色的试管后红色始终没有转变为期待的紫色。这不仅给实验现象的观察带来了障碍,同时还增添了实验工作人员许多额外的工作负担。因此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质、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责任编辑 刘凌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