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大伟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应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视域下有效解决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的弊端,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要本着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最终使其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研究的过程。
关键词:多元化;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全球化趋势遍布各个领域。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在当今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体验,人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1]。”教育也不再是本民族特有的事业,而是增添了多元文化的色彩。目前,就教育体系而言,缺乏多元文化特色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内涵
多元文化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对话,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从而消除民族歧视,使得人类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经历与认知,正确地看待社会,看待历史,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文化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共同的教材使大家习惯于统一的观点,应鼓励群体的成员看到更为广阔的前景”[2]。
多元文化教育意味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确立文化的多元性,保证学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它体现的既是一种公平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学生更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能够从容面对大千世界,“学校不仅要传递给社会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而且也应该能够呈现多元的文化,让学生们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以便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善于处理矛盾和冲突,具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现代社会的公民”[3]。
多元文化视域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多元文化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们在一种平等的环境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以一颗包容宽大的心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的现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不可否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面临着众多问题。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水平层级分化
当前,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通常来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更加熟练;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偏低,他们虽然上过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条件限制,并未深入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认清学生的水平,认识到计算机教育水平分化的形势。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授课形式存在弊端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一般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上机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基础知识大部分通过教师在课堂进行讲解完成,而上机实践则应是在学校机房进行的。现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堂教学仍不可避免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失去兴趣。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太多,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指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某些学生,从而使得部分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学生较多,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部分学生会让其他学生代做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公平和学习效率。
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课程体系单调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存在课程体系较为单一的问题。在高校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都是作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设置的,不管学生计算机水平如何都必须学习这门课,并修得一定学分方可,即所有的学生都要进行同样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评估系统不够灵活
按照现在的教学体系,大部分课程都是课时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但是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言,这种考试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对于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学生可以考虑免试,以使他们的学习更深入。
高校教育过程中反映的问题要求教师要深刻反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着手落实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多样化发展,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多元文化教育视域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的出现,让学校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变革,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瞬息万变,使得教师角色发生了大转变。教师不再是曾经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学习借鉴多元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更新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求技巧,提高每位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的水平与质量。“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民主价值观、信念、知识以及技能”[4]。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学校课程的设置应该是多元的。“考察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面向实际经验的课程与具有现代化科目的课程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课程被引入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才能实现。”[5]计算机操作作为当前每位高校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是多元化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应仅仅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还应该作为一种选修课多方面的存在。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学校自身课程编制的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兴趣,规定课程学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定出合理的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体系。
2.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多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拥有能够适应未来跨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技能技巧。endprint
首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知识讲授方面,教师要注重传授知识的灵活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例和操作技巧,以开阔学生视野。必要时,教师应借助肢体语言和情景语言进行讲解,调整课堂气氛。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突出重难点,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最好做到理论知识讲解与上机操作同步进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中要注重师生互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这也就意味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确立教育的多元性,它体现的既是一种公平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其次,在上机实践方面,教师更要讲求策略。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操作,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从旁辅导,进一步理解课堂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测试,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上机情况。教师要重视学生提交作业的情况,并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应要求提前预习上机实践的内容。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成立学习小组,推选出小组长,要求其按时对组员进行检查,查看学生们上机前对上机知识的了解情况,并随时抽查学生的上机学习情况及上机作业完成情况。
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考试测验要讲求方法,讲究效率。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可对学生进行学期初期测试,对于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课。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测验。再次,考试方式要多元化,不仅要进行笔试测试,还要对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进行测试。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和教师共同努力,在计算机上生成标准的考试系统。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还要注重学生课后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从学校网站上下载有用的学习资源;也可以在学校网站上互动学习,相互讨论。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计算机知识应用竞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Goodenough, W.H. Multiculturalism as the Normal Human Experience. In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Vol.8,1976.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4.
[3]白亮.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困境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9(2):61.
[4]James A Banks, Cherry A McGee Bank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96:234.
[5]吕尔·克尔.多元文化教育、考察及其改革战略[J].教育展望,199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