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合
摘 要: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视听相携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其巧妙地运用,便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本文旨在叙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03-02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被誉为是教学史上的第四次教学革命。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地革新,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等相关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有意义的,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延伸有限的课堂空间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1.1 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性格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枯燥地堆积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并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授课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新课标所倡导的网络等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生活十分贴近,将原本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使枯燥死板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心理需求,从而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Flash的制作,进而将这部分知识以直观的动画呈现给学生,具体的Flash动画可以是小动物旅游公司安排三辆客车接小动物去旅游,第一辆车轮是方的,第二辆车轮是三角的,第三辆是圆的,教师:“同学们觉得小动物最喜欢坐哪辆车呢?”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经由Flash动画演示三辆客车的行进效果图,只有圆形车轮的车子行驶起来不颠簸,教师:“为什么只有圆形车轮的车子不颠簸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这种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十分理想。
1.2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的难点问题,这些难点问题多数较为抽象,小学生受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等的影响,这些知识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吸收。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融入,将理论知识与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化死板为生动。这种图文并茂、视听相携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关。
例如,在圆这一部分,授课的难点是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由于该公式和以前学生所认知的计算公式差异较大,所以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过程,他们很难想象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就与长方形越接近。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将一个圆分别等分成两等份、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等,再分别将其补割图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多,所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越接近。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克服了小学生的认知障碍,对于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也十分有利。
1.3 巧用信息技术延伸有限的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受到时间的约束,不能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完全地表达就急忙结束课程,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强大的交互功能是信息技术非常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扩展,有限的课堂空间加以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将各部分知识学懂学透,为其打下夯实的数学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论坛或是QQ交流群,定时将归纳的知识点、解题技巧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上传。此外,学生在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经由网络交互平台向教师提问,还可以与班级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将有限课堂时间进行延伸的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十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4 巧用信息技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虽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其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引导者、参与者、帮助者的地位自居,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引入,实现了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可以代替教师进行许多工作,将教师从施教中释放,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启迪与鼓励。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潜能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革新,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如下事项。
2.1 课件要具有实用性
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所以,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时,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首先确定内容的形式,然后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的美观。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其实用性,堆积了大量的图片及动画,这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实课件的制作,讲究实用性,课件是知识的载体,并不是动画、图片的载体。课件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完整性以及知识的丰富性。endprint
2.2 课件要注意主次分明
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制作的课件还要主次分明。小学生知识缺乏,经验不够,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神经正在发展,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将重点内容通过不同光亮、大小、色差等方式进行呈现,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让其对这些重点内容记忆深刻,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的课件不宜过于花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2.3 课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粉笔与黑板是我国传统的教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替代不了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板书的时候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段时间正好给学生留出了思考、审题与回顾的时间,而且教师所书写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重点内容。如果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便会出现如下的情况:教师将大量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但受其速度过快以及没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的影响,导致学生看似反应良好,但却没有透彻深入地了解知识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与要求,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它将原本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源泉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延伸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建立了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数学知识与生活更加贴近。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度”,不能滥用信息技术,理想的数学教学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笔者坚信,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将二者结合的优势完美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优化,帮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镇沙沟完小,山东 临沂 276616)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何克抗.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09,(02).
[2]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07).
[3]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01) .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200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