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习与中国画的关系

2014-05-26 11:40邓兴势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修养中国画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成熟样态之一,“画为心印”是中国文化精神最具有个性化的代表。因此,不去自觉研读中国文化宝典,放弃“为己之学”,而是追求“为人之学”,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如果于中国文化精神一知半解,尽管笔墨功夫纯熟,技艺技法精到,恐怕亦难以负载艺术精神的神韵,高超的形式终因内蕴的空泛而显苍白。

关键词:传统文化;修养;中国画;古诗词0引言

中国的古诗词和中国的书画相得益彰,各有千秋,但在意境上都强调在一片虚无缥缈之中营造出无尽寓意的妙境,造就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通达之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诗画本为一体,自然而天成,以诗作画的闲情,为画题诗的逸致使诗与画的融合成为可能,并且以此为追求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

1构思缘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身具备极大的文化科学价值。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传统的文化理想就是追求内省的理想境界,完善道德品行,更是士人读书明道的根本。修习国画实则踏上了独特的探求文化精神的技艺实践,若没有对中国文化的精深研究、透彻领悟,研习创作国画无疑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对于主修中国画的我来说,看到现在一些年轻人对于学习国学冷漠的态度,对于传统的诗歌的不屑一顾,我感到由衷的心痛。借此机会,我将以古诗文与中国画的关系为例来论述文化修养对于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

1.1画中有诗

中国的古诗词是以只言片语传达出一幅形象的画面,字字凝练,处处生机;中国画则寥寥数笔勾勒起大千世界,气象万千,天人合一。此二者都是以少寓多、以简寓繁。鉴于艺术的相通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们的造诣追求,使自己的作品除了具备炉火纯青的表达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学积淀。

题画诗是诗人在画中融入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大部分题画诗是画家在作品完成之后为抒发画中意境所赋的诗。题画诗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 民族艺术特点和风格,而且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将诗和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美术作品在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诗中有画

诗体画则是以诗歌的内容,意境为题材作画,把语言艺术再现为视觉艺术。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抓住了诗人在构思诗篇,斟字酌句中微末动态的一刹那,把李白豪爽洒脱、浮想联翩的神态勾画出来。着墨虽然不多,却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好的诗词不重絮言,寥寥数字便是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创造出一片和谐统一的意境美。“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古诗词与中国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两类典型代表,都能较集中的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本质。领略二者优美的意境,钻研中国古典诗学画论,探究二者的根源,无论是直观感受还是冷静思考,你都将获得一种强烈而相同的印象:中国诗画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形态各异但本质相同,殊途同归。

2论文总述

我曾有幸看到这样一段话,仔细体味咀嚼,越来越觉得是至理名言,这段话是这样的说的:“诗文书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书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始终,自己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确实,既然选择了研习中国画,就要有一种“板凳一座十年冷”的准备。陈绶祥先生认为,“对于画家素养最值得重视、最直截了当的要求,应该还是读书、写字、作诗、作文和郊游了”。

读万卷书等于行万里路,内外兼修,积淀深厚,自然会赋予艺术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样艺术表现才能有感而发,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才能创造出詩情画意的画面。国画研习者自身的文化自觉为国画的振兴提供了保障,研读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学,心追手摹经典画作以继承笔墨画法,经年之后,最后一定会实现读书明理、阅历事故、学问深厚,画境超凡的境界。

历史上许多国画大师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东晋画家顾恺之曾提出了“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他认为传神离不开写形,神是通过形表现出来的。南齐美术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更是对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做出了理论论述。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也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造型作为一种移情的媒介物,是创作过程中感悟对象时所产生的视觉形象,“不似之似”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在艺术作品表现中,意象造型是情感的体现,没有感情的投入也就没有艺术。

3论文启示

在整理论文的同时,由于翻阅了大量资料,心里颇多感触,特总结如下:

3.1对生活与造型的认识

研习中国画一定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审视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理论上的升华。生活中,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题材,关键看如何取景、提炼以及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一棵树、一束花、一个人、一只动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对象,生活中那些我们经常被我们看见的却不留意的感动,被优秀艺术家们捕捉到了,才有了优秀艺术作品的问世。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看见开得娇艳的花朵,会考虑色彩,看见集市上的人群,会不由自主地考虑组合以及节奏。看见一大群觅食的羊群,会考虑生命的意义,斟酌创作题材。当然,这一切必须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而且对艺术的探索之路的方向必须是正确的。

3.2对创作与修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画匠,他们基本功非常扎实,画面效果也处理的非常之好,但却永远成不了画家,其原因在哪儿,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修养不够。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了,心境会跟着提高,气质就会由内而外向外发散,那么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肯定雅而不俗。文人画家大都重视诗文书画的修养,追求精深的文化内容,强调人品、学问和才情。把自身修养的提高看作是创作的前提。当代国画第一人齐白石先生,在专业领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但他对这四绝,却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了极高的位置。

在艺术领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极为重要。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完善自身和吸取他人优点的过程,我们不光要善于学习,还必须勤加练习,否则就会眼高手低。画画的过程其实就是试错的过程,积累文化底蕴的过程,自身的情感也随作品成败而起伏,这种“推陈出新”的创作过程,事后回顾是很有意义的。参考文献:

[1] 于庆安.王维诗中的色彩[J].华东师院学报,1981.

[2] 康书增.画坛寻梦[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

[3]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4]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邓兴势(1988—),男,山东菏泽人,新疆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修养中国画传统文化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