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兵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重大改革以及当前美术教育应对扩招与就业的压力,高专美术教育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偏重绘画技法训练;教学体系、评价方式等仿效美术院校,这些都束缚了高专美术教育的发展.应增设实践性强、基础教育和社会急需的装饰画、雕塑、电脑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等为必修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更适合基础教育和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当下;高专;美术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专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适应性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好、一专多能的中小学校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人才,已成为高专美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内在需求。高专美术教育需要逐步模糊专业界限,不断拓宽知识广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基础教育的美术人才和市场需要的技能实践性人才,才能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作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否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世界的潮流,修正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美术复合型人才。
在高专美术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的训练,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注重他们的应用能力,相应的手绘工夫,软件技能等综合应用能力。高专的美术教育应放入社会,强化实践环节,增强动手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更具有竞争实力。
1明确培养目标、以“师范性”和“实用性”一体为特色
高專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美术教育,它的特殊性集中反映在其特定的培养目标上。它培养的是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小学校美术教师以及社会上急需的美术类实用人才,而不是画家和艺术家,这是高专美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认真把握的定位。美术教育可以说它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它不仅成为传播社会知识、表现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而且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我们知道美术学院培养的是画家、美术家和设计家;而高专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培养目标是由这类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专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出“师范性”和“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简单地说,毕业后既可以当中小美术教师,也可以当美术类的实用人才。
对于即将成为美术教师的师范专科生来说,了解目前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状况和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他们的了解程度却是令人担忧的。究其根本,是高专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所致。理论上讲,人人都知道高专美术教育是专门为基础教育和小学校培养美术师资的,而事实上,高专美术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评价标准却又无不效仿美术院校。导致学生从观念上出现误区,只注重美术技法的训练,忽略从事教学实践和美术社会实践的能力。因此,改变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凸现课程体系的师范特色和实用性,明确专业定位,是高专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说,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基础知识的宽厚与否、视野的开阔与否以及创新思维的体现与否,较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生对各类知识领域的了解程度和学科整体化的意识。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成败。因而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素质,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能从理论与实践上通晓师范美术各门课程。要实现这一社会期望,要求今天的教师首先成为广博学识的拥有者,而不仅是一名画家。
前几年,由于提倡素质教育和缺乏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客观现状,导致我国教育界出现了师范热,美术教育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全国的师院、师专所增加的美术教育专业可谓雨后春笋。不可否认,这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美术教师,然而近几年,各师专都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难点在于:(1)本科师范毕业生的不断增多,致使美术教师队伍趋于饱和状态。(2)专科师范美术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去当教师,所以出现就业难的现状。这就迫使高专的美术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修正培养目标,进行教育教学的“转轨”。
美术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文明的象征。在当代社会,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域,凡是人们视觉所能触及的人造物都是有美术痕迹。因此,社会不仅需要科技人员,也需要城市规划、建筑、环境、园林等设计师;服装、家具、日用品设计等美术门类在我们生活中占很大的领域,需要大量的美术专门性人才。所以,高专的美术教育应该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灵活的转变教育观念;要以“立足师范,面向社会,突出多能”为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以培养出集“师范性”和“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2高专美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高专传统美术教学课程设置单一而狭窄,缺乏相应实践课程,职业技能性课程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应用于实践。忽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从事社会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课程设置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他们仅对素描、油画、中国画学习情有独钟,而对儿童画、版画、雕塑、手工制作、工艺设计、电脑美术、美化环境、文艺宣传等领域少有兴趣,乃至成为盲区。这导致了毕业生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才能,但缺乏师范教育必备的素养和社会美术实践意识。
高专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应与基础美术教育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依据这一思路,在具体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时,应重点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突出模块化、应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新的课程模块应分为三大类:必修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和实践课程模块,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扩充应用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加小型化、研究性、专题性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高专美术教育必须及时调整现有的不合理的课程结构,扩大课程设置范围,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改变学生单向思维方式,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我们在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的同时,应积极地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社会需求,构建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结构,增设相关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以人为本,拓展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高专美术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专业基础理论课比重不足,从而导致美术教育的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也进行了改革,那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院校的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应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