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摘要:“人本主义”思想是城市规划的本质和根基,但对处于社会、经济激烈转型中的我国来说,人本主义成为规划中被淡忘的角色。当前重新认识中外“人本主义”思想,重新认识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能够有助于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坚持正确的道路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文化中就孕育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希腊各地庙宇盛行,但处处庙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庙宇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人们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的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使城市实际上成为一体的是人们对正义的共同追求和共同目标,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在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想盛行,人的价值被歌颂,自由与幸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强调,并认为数与宇宙关于美的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形态”,这些理想形态是可以通过人的思想意图加以控制的。文艺复兴后期,城市规划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弱化甚至抛弃了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启蒙运动再次彰显了人本主义,虽然其在形式上表现为对理性主义的追求,但其实质上却是人本主义的进一步具体化,相信人凭借理性能够完善地认识整个世界,这为后来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不论是道家哲学还是儒家哲学,其中都体现出了人本主义思想。道家思想中的人本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人的自然为本,而儒家则是体现在以人的社会为本。“仁者,天下人也”。也就是说,儒家的人本主义是以社会为参照的。但儒家也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提出了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世界观和“中庸”思想方法论。庄子《齐物论》中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主张修养的最高目标为达到至人、神人的胸襟,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是一种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人本主义思想。
城市的本质是“人”。城市因人而诞生,因人而发展。对其进行深层次考究和解剖后,就可以透过所有的物质形态,发现城市的本质内涵——城市是由人及人的文化和社会关系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我国当前总体上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态达到物质丰富是首要目的,但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或后期阶段,公民社会逐渐成熟,如果因循以往的单一物质规划,则社会规划和人文精神的长期滞后会对城市经济繁荣带来“赫胥利之桶效应”,制约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的规划监督机制不健全、汽车时代的到来、规划师职业道德的迷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本主义规划的成长。从这些方面“对症下药”是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以人为本”的关键。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人们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造成中国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当前中国的城市规划应重新认识中外的“人本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中注重协调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之间的关系,注重提供公共绿地和开敞空间,关注中国的弱势群体,以维护中国社会公平,促进中国城市的和谐发展。
以工业建筑设计为例,当今世界工业建筑的设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可以说已进入到一种以理性、严谨的新现代主义为核心的,结合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地方主义、高技术风格主义、生态建筑、极少主义、波普艺术的多元化进程当中,这种设计更加注重技术的进步性和艺术的丰富性,注重反映时代的精神,以达到技术、艺术、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又如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奉行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从改善城市小气候和空气质量入手,设计可持续的绿色空间使景观具有可持续性;设计积极的外部空间与运动空间使建筑與非建筑形式达到和谐与统一;设计生物气候型建筑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再如在考虑可持续建筑的成本和效益的基础上,寻求既能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又不破坏环境,而且还能改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使用“可持续发展”材料建造“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型建筑,并按国家出台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设计等。
而中国当前的国内建筑师极少涉及工业建筑的设计,致使其设计水平严重滞后于当今的社会观念、文化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人们很难见到具有时代特点、鲜明的艺术个性、独特的创造意识、能反映当今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新型工业建筑形象。当国外工业建筑经历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地方主义、新现代主义、生态建筑、波普艺术与极少主义时,中国的建筑设计却仍停留在面部表情机械呆板、毫无人情味和标志性的盒子式的经典现代主义阶段,无法体现后工业社会的信息革命和科技革命对工业建筑的冲击,更无法表现当代工业建筑巨大的体量、独特的机械设备、精密的工艺流程、先进的结构体系、精湛的建构技术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因此,当前中国国内的建筑界应对工业建筑类型学加强研究并广泛重视,这对改变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粗放状态,开拓建筑师的设计思路,提高其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是有所裨益的。
西蒙兹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的景观规则设计作品提炼为基本的规则理论。例如,中国的天坛、圆明园、日本的龙安寺、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等,其结论是“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或体验,其次才是随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欲规划的体验”,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对于在当代中国设计中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理论建构是同样适用的。
重新认识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的切实重要性,能够有助于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坚持正确道路方向。在当今世界工业建筑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当前中国的建筑界应对后现代主义等工业建筑类型学加强研究并广泛重视。参考文献:
[1]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第1版)[M].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2] 余强.设计艺术学概论(第1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 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第1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赵克理.顺天造物(第1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 胡飞.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法探索(第1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