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乐海菜腔的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5-26 00:23王翠
艺术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咬字演唱者彝族

摘要:海菜腔的未来发展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海菜腔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对策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单位及个人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彝族民乐;海菜腔;传承现状;发展对策海菜腔在彝族石屏的流传甚广,其根据在异龙湖中的一种名为“海菜”的植物而得名。海菜腔流传至今,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演唱形式,比较常见的有独唱、合唱、对唱等。深受彝族当地青年男女的喜爱。海菜腔的发展起源来自于人们在田间劳作时的随兴哼唱,以至于到现在其还保留着那种洒脱、愉悦、积极向上的韵味。

1海菜腔的演唱方法简介

(1)气息的调整。演唱者要对自己的气息调整十分注意,在进行吸气的时候要平且稳,呼气的时候要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腰部力量,让腹部变硬一些,并且不要急忙地把气放出去,要能够让横膈膜尽可能地保持一会儿,待吐气之后再将喉咙、胸腔以及肩部彻底地放松下来。

(2)真假声转换。海菜腔的演唱难度是比较大的,它的特点突出在其高音部分的真声假声转换。在这其中也是有一些技巧的,在曲子进入高音区的时候,要将喉腔缩短,尽量让声音的共鸣位置提高到鼻窦的地方,同时用声带的边缘部分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尖且细的声音。在这个部分要重点注意音色,因为当共鸣位置上升,就会让演唱者的气息变得纤细起来,所以要能够保证自己的音质在这种情况下仍处于柔和而且清晰的状态。

(3)咬字的清晰。海菜腔虽然是民族音乐的形式,但除了曲调之外对于歌词的部分也是非常看重的。我们在欣赏音乐时普遍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首歌曲的旋律优美,但是演唱者吐词咬字却不准确,那么我们就会对整个歌曲产生一种拖沓、不清晰的感觉,十分影响听觉享受。如果想要更好地将海菜腔那种轻灵空洞、婉转优雅的曲风表现出来,就要对演唱者的咬字进行训练。

我国著名的海菜腔演唱家白秀珍曾说过:“唱歌不点字不行,不点字别人听不懂,等于没唱。为了让别人听懂就必须点字。”白秀珍在这里提到的“点字”事实上也就是咬字的意思,一首歌曲如果不能将歌词唱的字正腔圆,就无法让聆听者听得清楚。唱歌中的咬字同生活中说话的咬字是有区别的,在唱腔中要将咬字的重点放在共鸣腔里,要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元音延长,从而能够将正确的歌词唱出来。

2海菜腔的传承现状

笔者根据目前海菜腔的传承现状来看,其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模式,即家庭传承、学校传承以及社会传承。

(1)家庭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自从海菜腔被国家以及大众认可之后才被推崇起来的。曾经有一些思想老派的学者认为,使用家庭作为支撑点来对海菜腔进行传承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调根本不具备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而去代代相传的资格。后期伴随着海菜腔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且喜爱,这种封建守旧的论调也就被彻底地打破了,国家甚至对一些一级的海菜腔演唱者提供补助津贴,鼓励他们将这种具有原生态特质的演唱形式教授给自己的下一代,从而能够让海菜腔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繁衍生息。

(2)学校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无疑是最有效果而且传播面最广的。学校就是用来汲取各种各样知识的地方,而且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劲头要远比在家庭中大得多。将海菜腔搬到课堂上来教授,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形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在很多学校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会把海菜腔的一系列歌曲在午休时间进行播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还会将一些名家大师请到学校中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排练一些和海菜腔有关的小节目,讓学生在欢乐中进行学习。

(3)社会传承。如今对于海菜腔的传承已经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这种文化遗产是必须要依靠人类的传承才能够更长久地流传下来。有些有名气的艺人会在社会中发起类似保护海菜腔的相关活动,通过自己的名气来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海菜腔的学习行列中来。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对海菜腔的传承提供了帮助,通过在社会中设立海菜腔传承基地来吸纳更多对海菜腔有兴趣的人。并且在基地中设置相关的学习小组,同时聘请一些培训讲师对这些学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当有人学有所成之后还可以去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一些业余收入,还可以将海菜腔的认知面进一步扩大。

3海菜腔的未来发展对策

(1)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当今的社会中,无论是怎样一种文化形式,都必须要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如果不能够时刻对自己进行更新换代,那么就注定承受被淘汰掉的结局。而海菜腔就目前来看,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创新上的劣态。由于海菜腔的歌曲主题普遍都是爱情,并且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对音质的把握,从而将那种尖细而且明亮的特质表现出来。这就从很大的意义上增加了海菜腔的学习难度,让一些想要对海菜腔进行学习的人望而止步。那么,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可以通过对海菜腔的传统唱法进行稍微地改进。例如,可以将歌曲的高音部分相对降调,对于初学者也可以重新编排一些比较简单、轻松的音乐等。

(2)营造出新的歌舞环境。如今的时代已经不能够同旧日相比了,海菜腔在彝族民间的兴起就是源于劳作者的田间小乐,早已培养了那种随兴而且率真的歌唱环境。那么伴随着如今海菜腔已经走出了小寨,迈进了城市的大舞台,就无法再具备曾经的那种歌舞氛围了。为此,如果想要对海菜腔更好地进行保护,就要尽可能为其营造出新的生长环境,将曾经的那种单纯的魅力向大家展现出来。譬如,可以在公园以及城市周边举办一些海菜腔歌舞会等,让大家也穿上彝族的服装来歌唱,亲身地加入到那种愉快的氛围中去。

(3)保护并且培养传承人。这点是非常之重要的,我们可以参照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例如,某国相关的文化部门会对民间的一些优秀艺术家进行认定,按照不同的文化形式来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法。针对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政府会给予补贴,将他们消除所有的后顾之忧,重点目的就是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对其掌握的艺术进行传承。

4结语

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人类丰富多彩生活的制造因子。海菜腔不仅是彝族的文化产物,同样也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如果它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么我们未来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就再也听不到如此优美的旋律了。笔者希望,国家今后能够针对海菜腔的保护予以更多的重视,让其永存世间,发光发亮。参考文献:

[1] 林瑜.口述历史:旧日的潮剧与潮州歌册——采访祖母外祖母与婶婆[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1,32(1).

[2] 黄晓娟,黎学锐.歌王黄月香口述史[J].柳州师专学报,2008(5).

[3] 欧海艳.青年歌手王雪云口述史[J].柳州师专学报,2008(5).作者简介:王翠(1990—),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创作与表演。

猜你喜欢
咬字演唱者彝族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