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玲 刘显成
摘要:中国原始艺术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始人类的精神意识和生命意识的积淀,在其创作观念中,便产生了原始人类对于世界的最原始的认识,开始了其对客观世界最早的建构活动。到新石器時代后期,很多造型符号逐渐变得清晰和确定,开始了向艺术观念层次上的积聚,最终演变成为造型符号的核心和本质。
关键词:中国原始艺术;造型观念;审美特征原始艺术,“通常被用来概括历史上各种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和宗教制度下创作的艺术作品”。从广义角度讲,原始艺术涵盖了欧洲文明及其东方文化之外的文化中的大多数。对于原始艺术,人们总是抱有偏见,认为“原始的”是粗鄙、野蛮、愚昧无能的,相对现当代的艺术,毫无研究价值。这种认识一方面指出了原始艺术的特点——野蛮、愚昧、直接等,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艺术与现当代艺术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造就了原始艺术独有的造型观念和审美特征。
1摹仿自然的造型观念与写实性审美
原始生活的诸多场景都可以从写实性造型符号中找到原型。到了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的摹仿已经成了一种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原始先民的摹仿意识已经物化成为对各种材质和类型的造型符号中,他们在观察和认识原始物象时,凝结于审美心理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由摹仿自然的造型观念出发,对不同物象的模仿也就形成了不同审美特征的具体形态。
这种摹仿心理是以怎样的认识和行为表现在造型符号创作中的,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仔细观察原始先民的造型符号不难看出,他们对自然物象的摹仿绝不是单纯地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对客观物象的再认识创造性吸收和重构,他们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总是遵循一定的结构意识。对热衷于模仿造型符号的原始先民来说,尽可能还原物象本来的真实面貌是他们造型观念的直接体现,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原始先民对物象结构的把握和理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原始雕塑作品中,原始先民对雕塑的整体把握上具有相当高的造诣,表现在整个雕塑艺术作品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与转折,包括整个作品的起伏关系都做了很好的处理。这不仅需要敏锐的感觉而且需要一定的理智来处理,他们将这种敏锐的感觉和理智有机结合起来,使原始艺术不仅在形体上具有生命力而且在构成上具有稳定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结构意识和造型观念。这种结构意识和造型观念,使原始先民的写实性审美观念得以逐步形成。在这种模仿心理图式的影响下,写实性的造型因素被逐渐限定于特定的审美范式中,因为原始先民在进行摹仿造型时,常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首先是某种原始观念的作用,在模仿创造的心理图式下,物象在观念的影响下被重新认识和摹仿,是对原型的有目的的构建。其次是关注形式,客观物象经过人脑形成了特定的意识反映,先民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客观物象某一部分加大或者夸张,已达到自己所理解的真实。最后是特定情绪的影响,原始先民在构型常常带有某种特定情绪。这是这几种目的相互融合才产生出了写实性审美的几个层次。
2抽象变形的造型观念与装饰性审美
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初期,抽象变形的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艺术造型上,而装饰性审美就来源于先民们把原始物象的各个因素经过审美主体人为规范处理使之符合某种空间的秩序感。变形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先民一般将自然物象中不符合审美主体的部分经过变形、简括、强化使之趋于稳定和谐,或者将物象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并加以规范,使杂乱无规律的外部形象呈现出对称均衡感。而抽象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原始先民运用几何形体规范原始物象的能力,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然物象创作出各类变异等。在这一时期的造型符号主要指的是三角形、圆形这类的几何形体,对这类图形的抽象变形已成为了原始先民构形的基本框架。原始先民通过这两种造型方式将自然物象归入了一定的人为秩序中,使之符合人心理的审美特征。这两种造型观念的运用,使原始艺术的装饰性审美特征逐渐显现出来。他意味着原始先民们面对自然物象时,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律,以自由的姿态将外部自然吸收进成自己的造型观念中。由此,人们对原始物象的人工形式超过了其自然属性,让形式创造失去原有的桎梏,这就构成了装饰性审美最主要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彩陶的纹样上了解到,彩陶的装饰性特点是对原始物象的变形和抽象上的。岩画的图案,有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有的反映原始先人们的宗教信仰,有的反映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这些岩画是原始人对生命现象自觉注视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自我意识开始进入到较成熟的阶段。“万年来的岩画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构形经验,他们在岩画制作的愉快心境中,有可能联结为一个独立的构形观念……适应原始人精神欲求不再是他们唯一的目的。”
3综合自然形体的造型观念与虚幻性审美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半坡文化时期便开始出现,是陶瓷艺术中的艺术。制陶工艺,是人类新石器时代最为突出、最为丰富的美术创造。由于其融合了当时创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和语言,风格多样,是我国非常珍贵的文化瑰宝。在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就有大量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其中鱼纹最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人们公认的彩陶艺术中的精品。人面是由人鱼合体而成的,人头的装束非常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所以这种图画往往被认为是象征了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之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又发展了数百年,进一步推进了彩陶文化的发展。彩陶器是马家窑文化中的代表,器型丰富,图案绚丽多彩且富于变化,而作为马家窑文化的珍宝——舞蹈纹彩陶盆,其图案生动可爱,构思十分巧妙,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精彩之作。同时,图案中的形象活跃而鲜明,稚气而富有生机,这是图腾的活动的一种表现,也算是对当时一场严肃的、庄重的巫术礼仪的一种记录。从技法方面而言,剪影式的准确而规整的描绘,让人不禁联想起散布在其他世界各地的古代岩画。巫术和图腾崇拜,以及对生命、生殖的崇拜,是原始人的创作意识的原始冲动,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日常经验的积累和理性创作意识的发展。原始人已逐步从天然石头中认识到固定、对称、整齐的形式优越性,从而培养出带有审美倾向的形式感。其中,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最让人惊奇,因为其所呈现出钻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雕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龚田夫,张亚莎.原始艺术[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出版社,2005.
[3] 宋兆麟.中国原始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1983.
[4] 刘锡诚.中国原始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吴美玲(1990—),女,四川资阳人,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刘显成(1975—),辽宁锦州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