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姗姗 万英俊
摘要:《青楼集》是夏庭芝著录的一部史料著作。夏庭芝,字伯和,元末戏曲家,其作品多已亡佚,至今只存著作《青楼集》。夏庭芝创作《青楼集》缘起于:“歌舞之技有闻而知之者,有见而知之者。虽祥其人,未暇记录。乃今风尘项洞,群邑萧条。追念旧游,恍然梦境。于心盖有感焉。因集成编,题曰《青楼集》。”该著作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为古代戏曲演出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
关键词:青楼集;元杂剧;女艺人;史料价值元末戏曲家夏庭芝著录的珍贵史料《青楼集》记述了元代150多位戏曲艺人的表演技艺和生活状况,这些戏曲艺人在当时广泛参与了各类艺术形式的演出,与当时文人有着密切的交往,为元代戏曲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积极和正面的贡献。此书着重记述了约120位女伶的技艺和生活状态,其中杂剧艺人就有60多位,约占各类艺人的50%;歌舞艺人有30人左右,占各类艺人的25%;其余的有诸宫调艺人、小唱艺人、合唱艺人、慢词艺人、南戏艺人等。所以《青楼集》以记述杂剧女艺人为主,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浅析《青楼集》中的杂剧女艺人。
1《青楼集》所包含的杂剧女艺人及其分类
何谓杂剧?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至成一定之体段,用一定之曲调,而百馀年间无敢逾越者,则元杂剧是也。”可见当时的女伶定是技艺精湛的。夏庭芝认为:杂剧的源头是唐代的传奇,唐传奇演变为宋代的戏文与金代的院本,金院本又演变为杂剧。而杂剧之所以能从唐代传奇经过金院本,逐步形成为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就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完善与发展。《青楼集》中的杂剧女艺人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色艺双全者。《青楼集》中色艺双全的女艺人较多,为杂剧在元代的传播更添色彩。例如,顺时秀:姓郭氏,字顺卿,行第二,人称之曰“郭二姐”。姿态闲雅。杂剧为闺怨最高,驾头、诸旦本亦得体。李娇儿:王德名妻也。姿容姝丽,意度闲雅。时人号为“小天然”。花旦杂剧特妙。张奔儿:李牛子之妻也。姿容丰格,妙于一时。善花旦杂剧。时人目奔儿为“温柔旦”,李娇儿为“风流旦”。
(2)艺大于色者。据《青楼集》记载,有些杂剧女艺人虽然长相一般,但技艺精湛。例如,王奔儿:长于杂剧,然身背微偻。王玉梅:善唱慢调,杂剧亦精致。身材短小。朱锦绣:杂剧旦末双全,而歌声坠梁尘,虽姿不逾中人,高艺实超流辈。米里哈:回回旦色。歌喉清宛,妙入神品。貌虽不扬,而专工贴旦杂剧。余曾识之,名不虚得也。无论是色艺双全者,抑或是色大于艺者,可以看出,这些女伶大都身手不凡,技艺精湛,在元代极受欢迎。
2元杂剧女艺人的艺术传承
元杂剧的和谐发展需要传承,从《青楼集》记述的情况来看,元杂剧的表演艺术主要有家传和师承两种。
(1)家传。元杂剧的家传表现在杂剧艺人家庭上下辈之间的交流和传承,使得元杂剧表演代代相传。例如,天锡秀:姓王氏,侯总管之妻也。善绿林杂剧,足甚小而步武甚壮,女天生秀,稍不逮焉。小玉梅:姓刘氏。独步江浙。其女匾匾,姿格娇冶,资性聪明。杂剧能迭生按之,号“小技”。后嫁末泥安太平,常郁郁而卒。有女宝宝,亦唤“小枝梅”,艺则不逮其母云。赵真真:冯蛮子之妻也。善杂剧,有绕梁之声。其女西夏秀,嫁江闰甫,亦得名淮浙间,江亲文墨,通史鉴,教坊流辈,咸不逮焉。
(2)师承。师承也是元杂剧表演艺术的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对元杂剧的繁荣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赛帘:朱帘秀之高弟,侯耍俏之妻也。燕山秀:姓李氏。其夫马二,名黑驹头。朱帘秀之高第。旦末双全,杂剧无比。在元杂剧的传播和发展史上,正是因为家传和师承这样的传承方式,才使得元杂剧艺术在当时社会的蓬勃发展。
3杂剧女艺人的生活状态
杂剧女艺人的技艺是精湛的,除了在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外,杂剧女艺人的生活状态在夏庭芝的《青楼集》里也有所展现。
(1)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青楼集》中戏曲艺人与文人的交往对戏曲艺术有着传播的功能。他们因为彼此相互欣赏对方的才艺,而进行文艺上的精神交流。正由于他们之间亲密的来往,甚至产生情感的火花,使戏剧得以广泛传播。例如,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胡紫山宣慰尝以《沉醉东风》曲赠云:“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春舒,挂尽朝云暮雨。”冯海粟待制亦赠以《鹧鸪天》云:“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著人间半点愁。”文中胡紫山便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和戏曲理论家胡祗遹,他在《黄氏诗卷序》中对元代优秀女伶提出“九美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演艺学的开山。珠帘秀与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也关系匪浅,关汉卿甚至写诗赠予她:《一枝花·赠珠帘秀》。珠帘秀为元代名伶,许多文人、士大夫与其有交往。顺时秀:姓郭氏,字顺卿,行第二,人称之曰“郭二姐”。姿态闲雅。杂剧为闺怨最高,驾头、诸旦本亦得体。刘时中待制尝以“金簧玉管,凤吟鸾鸣”拟其声韵。平生与王元鼎密。李娇儿:王德名妻也。姿容姝丽,意度闲雅。时人号为“小天然”。花旦杂剧特妙。江浙驸马丞相常眷之。李生辰,相君致贺礼,遇公燕,则遗以马腰截。至今歌馆以为盛事。孙秀秀:都下小旦色。名公巨卿多爱重之。京师谚曰:“人间孙秀秀,天上鬼婆婆。”
(2)家庭状况和命运。据《青楼集》记述,许多杂剧女艺人有自己的家庭。例如,天然秀:始嫁行院王元俏。王死,再嫁焦太素治中。焦后没,复落乐部。人咸以国香深惜,然尚高洁凝重,尤为白仁甫、李溉之所爱赏云。国玉第:教坊副使童关高之妻也。顾山山:始嫁乐人李小大。李没,华亭县长哈剌不花置于侧室。帘前秀:末泥任国恩之妻也。元代艺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是比较卑下的,在元代,从艺被视为贱业,且在《青楼集》中,有些女艺人的命运到后来都比较悲惨。例如,李芝秀:赋性聪慧,记杂剧三百余段,当时旦色号为广记者,皆不及也。金玉府张总管置于侧室。张没后,复为娼。汪怜怜:湖州角妓。美姿容,善杂剧。涅古伯经历甚属意焉。汪曰:“若不弃寒微,当以侧室处我。”涅遂备礼纳之。克尽妇道,人无间言。数年涅没,汪髡发为尼,公卿士夫多访之。汪毁其形,以绝众之狂念,而终身焉。
从上述史料中可以发现,这几位杂剧女艺人在人生的后半段都是悲剧命运,反映出元代女伶社会地位的卑下和命运的不堪。虽然元代艺人地位不高,但元杂剧作为当时社会最受欢迎的舞台艺术,却又万万不能缺失。
4结语
元杂剧作为当时最重要的艺术,活跃在全国各地。杂剧女艺人对元杂剧的发展、壮大、繁荣和昌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伟大的贡献,从而使得元代戏曲艺术遍地开花。元杂剧在元代不断发展,使得戏曲舞台不断涌现大批的优秀艺人为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表演基础,元杂剧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对杂剧艺人的表演资质有着很高的艺术要求。夏庭芝的《青楼集》作為记录元代优伶的技艺和生活状态的重要史料,为学者探寻元代戏曲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参考文献:
[1] 夏庭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青楼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 曾凡安.从《青楼集》看元杂剧表演艺术的传承[J].艺术百家,2002(4).
[3] 吴永萍.试论《青楼集》的戏曲文献价值[J].语文学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