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起于19世纪后半叶的印象主义画派,作为西方艺术史的重要艺术运动,在欧洲工业时代的背景下,颠覆了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文艺作品格调,在绘画上所体现的艺术革新与传统艺术观念、趣味的对立,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并推动艺术史从古典时期迈入现代主义阶段。
关键词:绘画;印象主义;现代性法国印象派绘画,又名外光派,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是西方艺术史的重要艺术流派。历史上再无任何一种艺术主张像印象派一样,对现代艺术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之后的诸多西方艺术流派都将印象主义大师视为鼻祖。于此意义上,印象主义绘画是现代艺术的先声,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审美倾向。
普遍意义认为,印象派绘画是关于光与影的艺术,以科学与理性的态度追求瞬间性的客观视觉。这一主张在当时引起学院派的排斥和沙龙抵制,1874年,一群落选官方沙龙展的青年艺术家共同举办了第一次联合展览,展览名为“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共有29位艺术家参加展览,这些人以古典画家格莱尔画室的四个学生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巴奇依为核心,加上他们结交的毕沙罗、塞尚和女画家魔力所等人,最后马奈和德加也加入了其中,作品160余件,展览立刻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喧噪》杂志记者路易·勒洛瓦撰文加以讽刺,题为“印象主义者展览会”。文中充满讥讽意味的称谓,反而被这群青年画家接受,成为其艺术代名词。
那么,作为现代艺术开端的印象主义绘画,在当时激变的社会环境中,可从三个维度,辨析其现代性的审美倾向。
(1)印象主义产生同期于欧洲工业化兴起,其艺术主张必定受当时科学技术研究影响,而19世纪物理学研究,便为印象派的产生提供了色彩理论方面的科学依据,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论证出色彩色谱理论,发表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一文。他分析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太阳光谱色,指出物像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而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否定了固有颜色存在。光与影的关系有了科学的解释和定义,此时,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
紧接着,光与影的研究成果极大启发了画家们。于是,画家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神话,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为黑色,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画家们的色彩写生中,这种补色关系利于画面中分析和识别色彩。除此之外,对阴影的认识也大大改变,过去仅认为阴影只是棕色的酱油调子,无色彩可寻,但当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审视物象时,发现其同样受反射和环境色的影响,并呈现出丰富色彩,且阴影常与光源色的冷暖呈相反的色性。这些规律为印象派画家大胆实验,他们为求得真实和鲜明的色彩效果,开始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如红色和蓝色并置而得到明亮的紫色。如此一来,印象派绘画较古典油画格外鲜活生动,可见,印象派在色彩主张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传递出光和影的真正风采。
(2)印象主义绘画遭遇了19世纪照相术的发明,这个新手段使得印象派画家们兴奋不已,摄影解释了表象的多样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实的能力。在此前,绘画承担着记录形象的重要任务,随着照相术的普及,绘画艺术失去了它从前的功能优势,绘画的古典属性被迅速瓦解了,当时有些艺术家水土不服,不愿正视照相术的影响,并担忧绘画无发展前途。这种危机感促使部分艺术家转而寻找绘画色彩方面的新途径,这正是印象主义产生的直接诱因,它是把现实主义至于视觉感受全部控制之下的结果。
著名诗人波德莱尔与印象主义画家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他曾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每个古代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古代留下来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他们是完全协调的,因为服装、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态眼神和微笑)构成了全部生命力的整体。这种过渡的、短暂的,其变化如此频繁的成分,你们没有权利蔑视和忽略。”波德莱尔所定义的现代性,主要指现世性,即当下时代的特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倡画家们画自己时代的现实中存在的东西。他说:“如同任何可能的现象一样,任何美都包含某种永恒的东西和某种过渡的东西,即绝对的东西和特殊的东西。绝对的,永恒的美不存在,或者说它是各种美的普遍的、外表上经过抽象的精华。每一种美的特殊成分来自激情,而由于我们有我们的特殊的激情,所以我们有我们的美。”特殊的美的根基在于那个时代特有的现实。这种特殊的现实不同于历史,也不同于宗教,而是每个人亲眼看到的那一切生活形态。马奈为首的印象派画家们坚持画自己的看到的东西,包括德加的作品中,有强烈摄影视角共性,这都是审美的现代性表现。
(3)印象主义的画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史诗般的诗意形象。虽然印象派早期的作品大部分在诺曼底海滨与巴黎郊区完成,而且风景画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但“城市”才是印象派画家们的兴趣点,因此“城市风景”成为印象派绘画的重点描绘对象。注重城市的气氛和活力,表达城市景致,莫奈、毕沙罗的作品都在追求这些物象的透视效果。此外,19世纪也是欧洲铁路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也成为现代化生活的缩影,还包括巴黎的社会交往场所,马路、林荫道、咖啡馆、剧院的后台、三流酒吧等,印象派畫家们用他们的作品,证实了城市工业化和新型玻璃钢铁建筑的城市生态。
德加、卡耶博特等印象派画家室内画,他们研究照明光、舞台光,大量的画歌女和舞女,德加观察日常生活的场景,又是找到一些新颖和正确的东西,他画的《洗涤女工》形象鲜明而真实,那不是平庸的真实,而是属于在一书中是一切都变得精炼和灿烂的那种伟大而奇妙的真实。现实题材中,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有千百种令人意外的方法,新的视觉和有趣的组合,让印象派绘画随意而生动。
总之,在19世纪最后三十年,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在自然科学研究对人文艺术的积极影响下,印象主义以先锋和艺术运动的姿态,毫不犹豫的摒弃了文艺复兴时期所强调的人本主义和古典的叙事中心。由此,15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全面瓦解,印象主义绘画在总体上所体现的艺术革新与传统艺术观念、趣味的对立,反映了中产阶级或市民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活跃和上升的地位,反映了这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于是,艺术表达从内涵到样式开始革新,从视觉到观念的关注日趋深入,现代性特征倾向愈发鲜明。自印象主义绘画发轫,西方艺术的现代风采始见端倪。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英).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上田敏(日).现代艺术十二讲[M].丰子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 德比奇(法).西方艺术史[M].徐庆平,译.人民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辛志亮,山西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