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每一个 成就每一个

2014-05-26 17:23汤海燕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戏剧课程孩子

汤海燕

在人杰地灵的龙城常州,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是革命先烈、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同志的母校,是一所有着一百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她就是我们的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严谨的学校管理,多彩的德育活动,笃实的教育科研,鲜明的办学特色,富有生机的教师群体,使我们的学校显得年轻美丽。近几年来,随着“创造性教育戏剧”这一课程在集团冠英校区的推进,这所百年老校更加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雷夫打开的一扇窗让我们眼前明亮

“甘棠桥,对鼓楼,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镗镗镗!灯来咧!灯来咧!嗲个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喜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铃灯……”

一首首地道的常州话童谣荡漾在2010年的秋风里。在三孔石拱桥“广济桥”上,六名身穿绸缎长袍、头戴瓜皮小帽、手提各式花灯的孩子正用地道的常州方言演绎着一首韵味悠长的常州童谣——《甘棠桥》。旁边的电视台摄制人员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着这个充满“常州味”和“儿童味”的场景。这是江苏省语委交给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的孩子们的“光荣任务”——唱响方言童谣,传承历史文化。

为了完成这一文化味十足的任务,学校全员出击,收集各种常州童谣,研究“调头十足”的常州方言发音特点。孩子们奶声奶气、抑扬顿挫的演绎,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看到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劲头,我们有了继续走下去、走向深入的想法。然而在真正实施中,我们总觉得自己的层次还不够高。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时,2012年,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来到了中国。当年3月,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雷夫向中国的同行们播放了他的学生排练戏剧的视频。学生四处表演,有时在大剧场,有时在街头,每次都会迎来各路观众。雷夫说:“我们的演出不是为了得到掌声或经久不息的起立喝彩,而是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

我们的眼前一片明亮!

戏剧,原来不仅仅是一种才艺教育,它关乎整个精神生命的成长,是一门综合立体的生命课程。

二、视野被打开了

从上海回到学校,冠英校区的校领导依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立刻与英语学科主任钱伊琳交流。钱老师曾经在加拿大约克大学接受了两个月的戏剧课程培训。

我们得知,戏剧是欧美国家学校教学中一门常见的科目,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层次课程中都有戏剧课。教师利用戏剧的各种元素如模仿、想象、游戏、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进行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体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能够广泛有效地运用在诸多教育教学活动中,变苦学为乐学。深入研究后,关于戏剧课程的一条信息让大家信心百倍:最早将戏剧方法系统地应用于学校课堂的,是英国一位乡村女教师哈丽特,她尝试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主题戏剧化,使她的学生通过戏剧性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并获得对教学主题更深刻的理解。1911年,她写成《教学中的戏剧方法》,该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在学校教学中应用戏剧方法的著作。一位乡村老师开创了世界教育史的新天地,我们为何不能成为国内戏剧课程的开创者呢?

冠英校区提出了“创造性教育戏剧”的理念:突破学科目标的界限,改革教学方式,解决当前知识快速增长、学科互相孤立、课程缺乏弹性和活力的问题,使儿童在更开放、更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实现生命的成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当然,除了理念,最重要的是行动。我们意识到,这门课程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能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价值。它可以让每一个儿童都参与到课程策划、课程实施的体验中去,使师生共同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于是,我们把扬州木偶剧团请进了校园。

一开始,我们多少有些担心孩子们是不是喜欢木偶剧,因为木偶剧毕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然而没想到,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跑到后台,要看个究竟,央求着工作人员也教自己几招绝活。不少孩子回家后也学着捣鼓木偶、皮影了,也想创作自己的木偶戏、皮影戏。

时机成熟了,原本就对课本剧热情有加的孩子们,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全校开展了戏剧DIY(自己动手做)。一切与戏剧相关的创意都来自孩子们,一切道具背景都由孩子们DIY。几个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泡沫球,加上毛条、丝网、彩纸等普通物品,通过组装、安插、裁剪、粘贴,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童趣、惹人喜爱的形象。孩子们制作出小雪人、毛毛虫、小蝴蝶、小蜻蜓、长颈鹿……它们成了戏剧课程中重要的“角色”。

“孩子们太聪明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说到孩子们的创造,指导老师陆小娟、谭青萍一再慨叹。

五(2)班的同学在徐敏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简化皮影制作的方法,制作出许多可供日常教学和娱乐的影偶,大家把它们称为“现代皮影”。

他们先从最简单的小树小草做起,再尝试做复杂一点的老虎、狼等动物。一开始做的是“死的”皮影,不能活动,后来经过研究,他们把各个关节剪下来,重新缝制好,人物、动物就变“活”了。最初都是用纸板做的,黑白的,后来他们探索出用明胶片替代纸板并涂上彩色颜料,多姿多彩的形象就出现了。再向妈妈借来织毛衣的细木棒插好,就可以自由操纵各种形象了。小舞台不合适,请爸爸来帮忙重新做大点儿的舞台;灯光不够亮,就把门卫师傅巡逻用的大照明灯借来……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再根据剧本一幕幕地演,一幕幕地拍摄,同时配上音乐、声音、背景……就这样,土法上马,一步一步琢磨,五(2)班的同学不仅巧手做皮影,还排出了一幕幕活灵活现、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现代皮影戏。

就这样,老师们的视野被打开了,大家兴奋地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

三、戏剧不是为了戏剧

五(1)班孩子们决定“别出心裁”一回——表演手偶剧,并把它拍成一部电影。演什么呢?同学们盯着收集来的玩偶商量开了——

“《三只小猪》?”

“太简单了!我们可是五年级呢!”

“演个外国的吧?”

“对,最好是名著!”

……

玩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和一个一把胡子的老爷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大家头脑里浮现:就演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先把要做的所有事情罗列出来,每个人根据能力和特长领任务。表演组、摄影组、道具组、音效组、导演组、剧务组一一成立,然后是选材、编剧、表演培训……

看似简单的事情,真要做起来,才发现是如此复杂和艰难:对童话的阅读理解反复几次还不能到位;各个组之间也时不时发生矛盾……班主任王燕处于“静观”状态,她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破解各种难题。因为她知道,孩子只有自己学会解决矛盾和问题了,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孩子们一点点摸索着、磨合着,慢慢地,他们学会了合作,甚至学会了妥协,学会了体谅,手偶剧也逐渐成形。

演出终于开始了!

灯光、背景、舞台、摄像一一到位,化妆组为老婆婆玩偶穿金戴银一番,操纵手偶的演员蹲在舞台后面全神贯注,配音演员在一边默念台词,导演向大家简述本幕剧的剧情。

“开始!”导演一声令下,音乐响起,老渔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舞台,老婆婆已经被装扮成了不可一世的女皇,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对着老渔夫颐指气使,喝令他向小金鱼索要“海上女霸王”的名头。女皇的配音龚雨泽同学将女皇那骄横贪婪、不可一世的内心用声音诠释得淋漓尽致;老渔夫的表演者周宣宜则通过操纵玩偶,让老渔夫脊背佝偻、全身颤抖,把老渔夫内心的恐惧、痛苦、挣扎表现得活灵活现……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剧组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将13幕剧全部拍完。通过后期制作,有了片头和片尾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真的成了一部小型电影,也成了冠英校区的一部保留作品,多次在各级活动中播放。

四(3)班表演的是课本剧《李广射虎》,故事简单,人物场景比较少,能上舞台展示的演员寥寥无几。我们一致认为,戏剧课程不应只是几个演员的课程,而应该是全体参与。经过讨论,孩子们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将时空向前后延伸,丰富情节,增加角色,将原本只适合演独幕剧的内容扩展成三幕。这样,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上台表演了。

但还是有几位同学没有角色。怎么办呢?大家再次商量,决定让没有角色的同学充当舞台上的背景和道具。于是,刚刚还沮丧的同学顿时两眼发光,有的申请演松柏,有的要演杂草,有的要演小动物。最有创意的是小吴,他和小徐一起,向老师申请,要演李广射的那块大石头!他们弯腰曲背趴在地上,身上搭一件妈妈淘汰下来的土黄色外套,活脱脱一块大石头!

就这样,在冠英校区,14个班级14个节目,学生全员参与,一个都不少!

而三(2)班的《小稻秧脱险记》课本剧排演,则让大家彻底改变了对所谓“落后生”的看法。

《小稻秧脱险记》讲述了一群小稻秧在与杂草们的营养之争后,面黄肌瘦,最终在喷雾剂大夫的帮助下,战胜杂草,茁壮成长的故事。

学完课文后,三(2)班的小家伙们就开始课本剧的前期策划。剧本定稿后,大家自主申领角色,分别组成了稻秧组、杂草组和喷雾器组进行自主排练。小倪是同学们眼中公认的“小调皮蛋”,这次非常主动要求演杂草。起初,很多同学担心小倪参加演出会影响效果。小倪只好在小伙伴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没想到,第一次表演,他就把杂草表现得惟妙惟肖,还把自己所学的街舞动作创造性地移植到杂草这个角色上,赢得交口称赞。课后,大家一致推选他为杂草组组长。如此一来,小倪干得更欢了,逐句斟酌台词,逐个动作推敲……一个小小的课本剧,让一个“落后生”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用戏剧来演绎生活,演戏剧来体验生活,看戏剧来感受生活。戏剧课程这道大餐不仅带给孩子们艺术享受,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一点,指导老师王燕体会深刻:“戏剧课程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不是让学生掌握戏剧表演的技巧,这些都只是学习的过程而已,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认识自我。合群、合作、同理心、见贤思齐、沟通、妥协、体谅……这些宝贵的品质,在戏剧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孩子从戏剧课程中收获了什么

在创造性教育戏剧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如果说传统的戏剧活动是一种戏剧人才的精英教育的话,我们的创造性教育戏剧则是一种普适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成立表演组、摄影组、道具组、音效组、导演组、剧务组,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或参与剧本的策划、编写、修改,或自告奋勇地当小演员扮演剧中角色,或参与服装、舞美、音乐的设计和道具的制作……每一个孩子都在戏剧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有挑战性的工作,发挥才华,发出光芒!

创造性教育戏剧活动,是全方位锻炼孩子能力的过程。加拿大艺术教育家韦爱诗(Wilkinson)博士认为,通过戏剧开发人的潜力应包括所有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少数天才。在韦爱诗看来,戏剧在开发一个孩子潜力的过程中至少能促进以下八种能力的提升:感觉能力、运动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情感能力、精神能力、社交能力和知识能力。

在整个戏剧活动中,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孩子们各种能力的提升。

道具组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智慧引导下,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大胆创造出奇巧怪诞、丰富多样的服饰、道具,每一件作品都独具韵味,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废纸箱“脱胎换骨”戴在了头上,树叶变成了耳朵,纸杯变成了眼睛,毽子变成了头发,铜板穿上长长的绳子变成了耳环,窗帘布变成了袍子……一切废旧材料都被赋予了生命力,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由衷地感慨: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戏剧课上,孩子们边玩边演,动手动脑,想象丰富、大胆、奇特。执教四年级戏剧课的杨晓燕老师说:“从观察、学习到模仿、创造,我们没有简单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上。我认为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敢于创新,是儿童戏剧教育的重点。比如手影、体影教学,我将重点放在了‘创意大比拼这个环节上。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孩子们时而三五成群,时而单人独立,时而双人配合;或仰,或卧,或俯,或利用叠影,巧妙地用自己的投影将数字和26个英文字母表现了出来。孩子们的创意令人惊叹。我游走于各组之间,只需要做一件事——‘夸张地赞美。”

创造性教育戏剧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成功发展的机会。做演员、做道具、建乐团、画海报……每一个孩子都接触到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玩手影、说相声、演哑剧、学配音……每一个孩子都迸发出惊人的才华与智慧,获得了独特的人生启示。四(2)班的蔡雯嫣是《小刺猬吃西瓜》皮影剧组的总策划,她说:“历时大半个月的制作、排练与拍摄,我学会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学会了鼓励,学会了谅解,也学会了尊重不同的意见,这些过去我都不懂。这个过程让我感觉自己像大人一样,真的长大了!”刘阳说:“原先我学习很好,就以为自己是最棒的,现在排演戏剧才发现,人人都很棒,都值得我学习。”

由于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养在不断提升,在一个剧中演演角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冠英校区从上学期开始设立“才艺展示节”。每个有才艺、想展示的孩子,学校都会协助其举办才艺专场展示。2012年,学校成功举办“吉翔钢琴演奏会”“冠英好声音——彭子轩个人演唱会”等7个专场演出以及13场个人书画展。2013年10月我们又推出“雏燕展翅飞——王燕如才艺专场”“乘梦起航,我心‘斐翔——朱堉斐钢琴演奏会”等5个专场演出和6场个人书画展。

五、教师在挑战中成长

创造性教育戏剧让每一位教师在挑战中成长。面对一门全新的课程,作为研究的先行者,教师压力大。但是挑战也是动力。从戏剧表演基础学起,再到带着学生写剧本、学排练、配音乐、做道具,戏剧教师必须语文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一身担。专业素养获得提升的同时,一线教师拓宽了课程视野,从教学设计走向课程设计的领域,从原来相对比较单一的教材教学设计,走向宽广的学生学习发展活动的系统设计,教师的课程策划和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创造性教育戏剧也帮助教师形成了正确的全面的课程观、人才观、教育观。

美术老师林梅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有趣的服饰》《帽子和头饰》等内容,并利用戏剧课进行表演。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穿着自己设计的服饰,戴着自己制作的帽子、头饰,稚拙地表演着自创的故事,那专注的神情,那燃烧的热情,那动人的欢笑,那创意十足的表现,深深地震撼着我。我们的学校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学生成长为健康、自信、快乐的人吗?”

数学老师、班主任顾丹深有感触。她说:“有的孩子你别看他平时上课、学习好像并不特别突出,但是,他一到排练的舞台上,却充满创意、活力四射、收放自如。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做老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语文老师陈红玉说:“看完孩子们的表演才发现,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可爱之处,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确实,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创意,都有多方面的才华,只是平时被分数、成绩遮蔽了。学习不光是为了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乐学、学好。创造性地学,给孩子们一个舞台、一个空间,他们将会演绎出更丰富更精彩的人生!”

……

行文至此,或许还有人要问,创造性教育戏剧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它不是单纯的才艺教育,而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是教给孩子戏剧知识,不是训练表演技能,而是提供全面的人文熏陶,提供丰富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它不是培养少数有表演天赋的儿童,而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都能学会合作、学会妥协、学会分享、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它能开发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

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曾说过,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有着自己生长的图谱,教师的责任就是为他培土、浇水、施肥,有阳光的照耀,陪伴他成长。这样,他才能按照自己的生长图谱,长成优质的果子,成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做的,学校要做的,不是盯着当下,而是放眼未来。让我们都来做园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成长,努力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精彩和梦想!创造性教育戏剧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孩子们和老师们由衷地感受到新型课程的魅力,觅渡人将在这项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戏剧课程孩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戏剧——木偶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