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然、自由、自信地行走

2014-05-26 22:44高剑
江苏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韧性理想习惯

高剑

说起对孩子的期望,我一下子能想到的首先是我们老祖宗那句“成龙成凤”,其次就是“光宗耀祖”了。仔细想想,父母对孩子寄予什么期望确实蛮重要的,它决定了接下来家庭教育的方针、决策。有时父母的期望对孩子有激励作用——期望不足,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动力,家庭教育失之盲目;期望过高,拔苗助长,容易转化为负能量。我一直在学着调整对儿女的期望,怀孕时,我最大的期望是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接下来不能免俗地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延续,为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孩子小的时候,还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越大就越有个性了,特别是出国留学以后,孩子们有了独立的思想和自己的规划,我的期望就变得实际了:希望他们的一生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能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恩幸福。

每个人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升官发财才幸福,有的人认为有名望才幸福。在我看来,孩子身心健康,做着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来谋生,就是幸福!愿望很简单,要真正做到很难!需要有一定的定力: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不因旁人的几句闲言而喜悲;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不膜拜权威,不受世俗的名利所左右。作为父母,只能平时注意多平等地与子女沟通,给予他们更多认知上的引导和启发,讲一些得失进退的原则和观念,让孩子能及时审视心灵,调整心态,思考人生什么最重要,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根,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了根,才有效果。做任何事只有深深扎根于泥土方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纵是枝断叶离,有根就能再发新枝。我们的现代教育中,有太多虚浮的表象文化,这些表象文化只能把孩子逐渐培养成考试机器,这和升学制度有关,不是几所学校的努力所能改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只着眼于知识本身,孩子的出路是相当窄的,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我更加看重的是学校对知识的兴趣、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有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我认为学业优秀本身并不是问题。

写了那么多,把自己吹得像专家似的,其实,我在家庭教育上走过很多的弯路:孩子没上学之前,潜意识认为孩子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的事情,我只注重陪孩子游玩和游戏,所以儿子刚上小学时,非常不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一开学就厌学了。后来,学校和我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扭转这种习惯。如果当初我提前做一些预备工作,比如专注力的训练,比如早起床等习惯,让孩子一进校门就能适应并享受到小学生活带来的乐趣,他以后就会对自己更有自信心了。记得我的女儿在小学一年级时写字速度比较慢,一开始我也没在意,后来发现,很多的坏习惯在低年级尚无大碍,这时学习内容少,不容易拉开差距,到中高年级越往后走,就越会产生出巨大的杀伤力。当孩子的天资小聪明不足以应对要求渐高的课业时,不良习惯导致的瓶颈就会出现,家长和孩子迟早要补上这一课方能继续前进。从此,我不敢把孩子的学习全盘推给学校,要求自己善于从孩子的细微习惯中发现孩子存在的核心问题。

我期望我们的小学不要太强调学习成绩,个人成绩最好只有本人和家长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体育锻炼比取得高分更重要。学校在传授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决不能用考试分数来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有以此为荣辱的意思。在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六年级之前,有意识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塑造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学校要增加体育课的课时,让学生早晚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大脑的锻炼,更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学习这东西,越到高阶段考验的越不仅仅是书本上那点东西,开阔的视野才能储备强大的后劲。这个阶段,学校要尽量地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家长也要尽量把孩子带出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人间百态,孩子会在丰富的内外滋养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见多识广的孩子,眼睛往往神采飞扬,姿态不卑不亢。

我期望我们的中学教育要注重韧性教育。韧性、耐挫力是普通学生成长为杰出人才的关键。一位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得主在回答记者询问时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中学生处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韧性的培养至关重要。建议每学期,学校都要规定学生完成几个艰苦的项目,例如长跑比赛或越野跑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也能培养团队精神。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了他一个“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感受。有些好学生偶然一次考试失常,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离家出走,这都是缺乏心理韧性、受挫能力差的表现。

中学期间,学校在学习之外还要创造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寒暑假期间家长和学校尽量给他们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各种社会实践,教导他们怎么样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历练和思考,更早地认识自己在这个社会里的位置,知道承担与责任。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尽早思考职业规划,认真思考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才能找到快乐。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是想得太早了,其实孩子是万万不能没有理想的,理想是一个孩子前进的动力源。有了理想,老师和家长不用强迫,不施压力,孩子就去努力了。我们千万不要去轻视或者嘲笑孩子当时设置的理想,只能尊重并加以适时引导,告诫他这个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去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激发他们更强的学习后劲。虽然孩子以后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改变他今天的想法,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关注的不是他的理想能否实现本身,而是这个愿望给他带来的长久的驱动力,这比理想本身更加重要。

总之,我的孩子们,不管他们长大了想纯粹做学问,还是从商从政,或者只不过想过种菊东篱下一般的闲散人生,我都尊重他的选择,只要这是他在深思后做出的决定。我不会用名或者利去要求和诱导孩子。一个人要为理想而求索,并在求索路上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想,正己修身,内心才会强大,人生才会丰满,名和利不过是奋斗过程中带来的副产品,一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人,内心势必慢慢荒芜,迟早会迷失掉自己。

(作者系原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学生曹安东、曹安之的家长;作者单位:南通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韧性理想习惯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习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上课好习惯
“轻车”
好习惯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