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军
说起王国维,大家都知道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治学,疏于交际,但其一生中,他有幸遇到一个贵人,从相遇、相识、相知,直至成为莫逆之交。这个人就是罗振玉。
对不尽如人意的朋友报以理解
1898年,罗振玉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日语专门学校东文学社。当年,王国维从老家浙江海宁到上海《时务报》担任书记兼校对,产生了学习日语的想法,于是他来到东文学社。罗振玉发现王国维有过人之才,非常照顾他。王国维因为报馆事务繁杂,于听课之外,几乎没有时间自修,结果入学半年后考试不合格。按照东文学社的规定,应予退学。罗振玉知道这事后,特意找另几位东文学社的负责人说:“王国维工作繁忙,还如此好学,已属难能可贵。虽然这次考试不合格,但丝毫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和上进心。我希望大家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以后可以继续来学习。”不但如此,罗振玉还免除了王国维的学费,并极力恳请自己的日本朋友帮忙辅导王国维的日语口语。这样,王国维的日语水平得以飞速提高。
王国维考试没通过,但罗振玉没有因此就对他失去信心和耐心,反而抱着一颗理解的心,找出是客观原因导致王国维的成绩不佳,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对方学好日语创造机会。如此所作所为,怎不令人感动呢?交际中,当别人做得不尽如人意时,不可轻易就完全否定别人,不再与之交往。而是应该给以理解,并积极帮助对方渡过难关,如此,必定会赢得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
朋友的发展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
1901年2月,在罗振玉的资助下,王国维踏上了留学日本的轮船。由于王国维把心思全部扑在学习上,导致积劳成疾,腿病复发,最终只能归国。罗振玉当时正在上海筹办教育专业的杂志《教育世界》,便邀请王国维到自己的杂志社做编辑。但罗振玉没有像对待其他编辑那样,要求王国维每个月要完成多少编辑任务。他了解到王国维喜爱哲学,便自费买了大量哲学方面的原版西方哲学书籍供其阅读,他对王国维说:“我知道你喜欢研究哲学,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杂志方面的事务,你可以少做一些。”后来,在罗振玉的大力推荐下,王国维得以到通州师范学堂,担任哲学课教员,使得他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罗振玉把王国维请到自己杂志社任职,使其可以养家糊口,已然令人感动,而更可贵的是,他竟然帮助王国维去做哲学方面的研究。如此做法,实在令人动容。现实中,很多人考虑的都只是自己的利益,甚至为此不惜利用朋友。但是,这样的友谊是不长久的。只有像罗振玉这样,不顾自身利益,凡事都为朋友着想,这才是友谊长久不衰的秘诀。
敢用逆耳忠言点醒朋友
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和王国维一起携眷东渡,寄居日本京都,潜心研究学问。当时,王国维涉猎极广,对西洋文化同样感兴趣。但是爱好虽广,并无所长。有人劝他,他却无动于衷。罗振玉觉得有必要纠正他,就对他说:“我说这话也许你不爱听,但作为朋友,你不爱听我也想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现在的很多人对国学的研究都不能令人信服。你我有责任和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俗话说,一心难以二用。我们在国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浩大无边,倘若真有所成就,非下十二分苦功不行。如果分散了精力,恐怕难有大成。你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前程了。”王国维听了,有如醍醐灌顶,主动放弃了西方文学,转向中国的经史考据之学。
罗振玉没有放任王国维在误区中渐行渐远而不闻不顾,反而大胆地用一番不顺耳的话敲打王国维,最终促其迷途知返,这其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交际中,当朋友任性而为、做事偏颇失当而不自知时,我们就要敢于挺身而出,不能因为顾及朋友情面、害怕朋友不高兴就不开口了。敢于指出朋友的缺点和不足,促其改正,其实是作为朋友的一份责任。当朋友明白事理后,也会因此深感你的诚意。
给朋友帮了忙不居功
受罗振玉的影响,王国维对殷商史的研究充满了兴趣。1915年,王国维撰成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这本书的意义非同小可,他开创了用甲骨文字证史的先河,在国学界引起轰动。王国维认为,自己在写书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如果不是罗振玉在细节上的点拨,自己不会这么顺利完成,所以,他对罗振玉表达了感谢。然而,罗振玉却谦虚地说:“与其说是我点拨了你,不如说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如果说我有功劳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让你的才华埋没。”这番话让王国维更加感动。
在罗振玉的影响和带动下,王国维开始研究殷商史;每逢遇到困难,罗振玉这位行家都会给予专业且关键的指点,使得王国维顺利完工,并一举成名。对于自己在王国维成功中所起的作用,罗振玉却轻描淡写地带过,把功劳全部归功于王国维自己,实在令人敬佩。科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交际中,我们帮助朋友成就事业,不可把功劳挂在嘴上,帮了忙而不居功,自然会赢得朋友的敬意。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们最珍贵的友情,也需要我们好好经营。是啊,罗振玉自从认定王国维是朋友后,就抱定无私、真诚,事无巨细地为朋友着想。王国维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他,将他视为一生的莫逆之交,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