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研究

2014-05-25 01:53:40姜天一
中国军转民 2014年6期
关键词:军工军民科技成果

姜天一

一、概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目标,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前端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军工单位已积累数量庞大的科技成果。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国防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5%,2011年的国防专利申请量甚至超过2005年之前20年的总和。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的国防科技成果技术优势,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使已有军工科技成果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既能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形成国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又能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平台作用和意义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对于提高军工科技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能力、促进军工与民用技术的有效对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拉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平台是军工单位和地方企业的纽带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联系军工科技成果源头(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和转入尽头(地方民品企业)的纽带,是实现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载体,能帮助更多军工单位技术走进民用领域并使两者有效衔接,从而加快民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速度,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化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平台是军工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桥梁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一方面加强军工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联系,使军工单位及时掌握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能够加强政府参与军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对军工单位民品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资金的引导和扶持能力,打破了军工单位发展民品存在的行业壁垒。

3、平台是提高军工科技成果转化质量、降低转化风险的保证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定期对军工科技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发布,并组织行业内专家组对成果进行评估、评价,筛选出技术含量高、满足企业需求适合转化的成果,确保成果高质量、高水平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此外,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平台具备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在充分调研供需双方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双方有效沟通并建立信任关系,降低供需双方的沟通成本,减少成果转化的交易风险、市场化风险。

三、平台建设原则

以推动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以“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市场运作、项目支撑、合作共建”为原则,建设信息共享、资源集聚、运转有序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四、建设思路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吸引和整合优势资源,汇集军民融合技术与成果来源,重点建设技术承接、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机制与服务功能,发挥各军工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孵化器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的功能与作用,建设信息共享、资源集聚、运转有序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畅通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

平台建设采取军工单位、科研院所参与建设和运营、吸纳企事业单位、投资公司、大学、科研机构、地方孵化器等合资或合作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引进、吸收、孵化、转化军工科技成果,实施一批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培育壮大市场认可度高的优势企业,为军民融合领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的机制与环境。

五、平台功能

军工科技成果平台作为政府与市场间的桥梁和纽带、军民融合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有效抓手,一是吸纳军工科技成果的技术来源、孵化、投融资、产业化等平台单位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有,优势互补、经营合作,为项目、成果落地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建立健全军工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标准、规范、流程,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军工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行业专家智库,保证转化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和有效性,为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支撑和参考依据。三是探索平台管理和运行职能体系建设,开展军民融合政策咨询、军转民成果孵化、交流推广、资本与市场对接、技术产权交易、人才培训、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等平台服务。四是通过军民融合成果展览、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优秀的军工科技项目、技术成果,加强军工科技成果的推介与对接工作,吸引项目和资金向平台转移。

平台在结构上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1、信息资源整合平台

定期收集、整理军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等,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分类、筛选、评估,建立军工科技成果数据库;对企业基本信息和成果需求情况进行采集、整合,建立企业信息及需求数据库;及时汇总相关产业政策信息,建立政策信息数据库;登记行业领域专家信息,形成专家资源库;定期发布《军民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

2、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为军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提供科研、实验、检测、试制所需的公共试验仪器设备,提供知识流、技术源和技术服务。协调各部门,联合航空航天、船舶、核能、新材料、电气制造、软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优势科研资源对技术创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区域共性技术研发。

3、企业孵化服务平台

积极引导和鼓励军工科技成果或创新项目到平台办企业,通过实施指导性管理,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平台孵化大批军工科技成果,积极吸引企业进入平台,为企业提供税收、贷款、人才和市场等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军工科技成果孵化成熟后,为企业寻找、开拓市场,使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帮助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4、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为军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综合服务,加强军工单位、民品企业、投融资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学术报告、技术交易等活动,增加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的孵化和成熟,共同推进军工科技成果的转化。

5、人才培养服务平台

协助企业建立科技人员引进、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平台,在创业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实施多种培训工程,按层次、按类别培养各类人才,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

6、管理咨询服务平台

联合法律、金融、投融资、评估评价、知识产权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资质认证机构、技术评测中心等社会第三方中介力量,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开展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管理咨询服务。

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保证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的运行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平台的服务行为,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资金保障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运行和维护需要资金保障,包括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保障资金由政府财政专门列支,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用于中心管理、科研创新以及提供增值服务等活动。

3、管理保障

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涉及到众多资源的整合,包括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地方产学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单位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作为保障。平台应建立项目准入、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定等机制,确保平台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军工军民科技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4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4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4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军工文化(2016年4期)2016-06-22 16:22:15
军工大检阅
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41
军民鱼水情
福利中国(2015年4期)2015-01-03 08:04:0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