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研究

2014-05-25 00:34孟凡生王雪松周亮亮
中国管理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样板双重收益

孟凡生,王雪松,周亮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研究

孟凡生,王雪松,周亮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一直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企业环境的演化和变迁,人们对泰勒单层次的成本控制标准及其激励制度提出了质疑,出现了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这一新生概念。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在企业中的作用效度与员工个体理性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双重成本标准控制作用下员工效用函数和企业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满足员工个体理性需求和企业收益最大化要求的激励模型。算例对模型求解进一步表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对于激发员工控制成本积极性,提高企业收益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效用函数;企业收益;激励模型

1 引言

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一直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1-2]。早在上世纪初,科学管理创始人泰勒就提出设置一套标准并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制。他主张选择最优秀的员工,记录其每一动作,剔除其不合理的,以此来设置一套控制标准,对达标的工人按高工资率付酬;对未达标的工人按低工资率付酬,以此来激励工人,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3-4]。他的追随者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森(Charter Harrison)将泰勒的控制标准设置方法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领域,设计了标准成本控制制度[5-6]。从那以后,泰勒的控制标准以及对员工的奖酬理论一直被学术界奉为研究成本控制相关问题的经典理论[7]。

20世纪中期以来,受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工人的精神需求,他们指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再依赖单纯的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对员工也是十分重要的[8-12]。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出现了对泰勒控制标准设置以及对员工奖酬理论批评的声音。他们认为泰勒的理论,实际上是将工人当作了机器,缺失人本管理理念[13-16]。他们明确指出泰勒式的单层次成本控制标准,并没有考虑员工控制成本方面的个体能力差别,标准的制定忽视了员工参与企业成本控制的能动性;相关激励机制缺失对员工的需求、动机、目标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考虑[17-18]。Sedatole Karen L等[19]在对上百项成本会计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指出,激励和其它组织控制变量提高了员工的努力程度,并因此产生了被激励的行为。他们认为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激励是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核心特质之一。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指出个体员工控制成本能力方面的差异不仅是客观的,而且应该得到承认。为激励多数员工控制成本,企业应该提供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即在企业设置“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和“样板”成本控制标准[20-21]。他们指出,“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应该根据员工对成本控制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控制成本能力发挥正常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来制定,当员工达到了“基准”成本控制标准水平时,说明他们已经达到了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对达标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的奖赏;“样板”成本控制标准应以企业最近时期优秀员工控制成本的最佳水平为标杆,当员工达到或超过“样板”成本控制标准时,应获得更加丰厚的奖赏[22-23]。有学者在对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机理问题进行研究时还指出,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设置子系统和激励子系统是企业成本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两个子系统,二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24]。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单层次成本控制标准的局限性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且在企业中存在被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取代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为一个新生概念,它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时,虽然已经注意到对员工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能够提高其作用效度,但对员工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方案,尤其是如何兼顾不同类型员工理性需求和企业收益最大化要求还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分析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效用函数和企业收益函数,建立满足员工个体理性需求和企业收益最大化要求的员工激励模型,旨在帮助企业科学制定激励方案,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提高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效度。

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员工激励模型的理论分析

尽管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能够展示人本管理理念,但其应用的效果还会受到具体激励方案的影响。激励方案对员工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影响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执行效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员工在需求方面往往是存在差异的,即便是同一企业的不同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期,其需求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25]。因此,实践中难以根据每个员工的需求来设计激励方案[26-28],只能在对员工需求进行诱导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并在方案设计中按类制定激励制度。

2.1 模型描述

根据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原理,将员工分为样板员工、一般员工和超标员工三种类型,标号分别为1~m、m+1~i、i+1~j。一般员工的本期成本数据低于基准成本控制标准C0,超标员工的本期成本数据高于基准成本控制标准C0;当员工的实际成本控制水平达到了C0时,说明员工已经达到了对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员工对成本控制是达标的。“基准”成本控制标准的存在,使那些对成本控制尽责尽力的员工不再会担心自己达不到成本控制标准水平而沦为控制成本的后进者。样板员工的成本数据低于或等于样板成本控制标准Cy时,说明他们控制成本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其他员工控制成本水平越是接近Cy,说明他们控制成本的绩效愈显著。企业应根据员工成本控制的实际结果和收益预期值进行有效激励,对员工提供诱因以促动他们为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做出贡献[29]。一般员工和样板员工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绩效均有贡献,比如积极参与组织成本控制活动、促进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以工作的热情鼓舞士气,帮助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等。企业应根据员工控制成本绩效的大小设置贡献奖,确定奖励系数β。超标员工则将根据其成本控制结果偏离成本控制标准的程度受到处罚。

在确定样板员工的样板奖励YK时,重点分析员工对企业内其他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企业内一些员工控制成本方面的行为受到其他员工的影响将发生改变,其行为的动力会发生放大或缩小效应[30]。员工在学习“样板”成本控制标准过程中,会受到样板奖励的刺激和样板员工的激励,从而产生超越样板成本控制标准的动力,企业根据样板员工对其他员工的影响力大小确定奖励系数yK。

2.2 模型假设

为界定企业成本核算系统功能,剔除不必要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明晰员工控制成本业绩与奖励系数关系,保障成本控制标准能够得到动态优化,使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激励模型的应用具有持续性,在建立模型时,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1)假定企业具有完善的责任成本数据处理系统

实施成本控制需要记录并处理责任成本数据,企业必须在内部确立责任中心并对中心的责任成本进行成本绩效考核。记录的数据包括员工上期及本期实际成本Ck′,Ck。按照员工K的实际成本数据Ck递增的顺序,将其依次编号1~j。

(2)不考虑各成本核算期内相关因素的大幅变化

由于两个成本核算期内的各要素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影响了员工的上期及本期实际成本比较效果,需要将这些因素转换成可比数据。本文仅考虑两个成本核算期内的各影响因素的小幅变化,引入转换系数θ,将上期的成本数据Ck′转化成Ck′*θ。

(3)假定员工的业绩提高程度会随着奖励系数的提高呈现降低的趋势

员工业绩提高程度是样板奖励系数y的函数,(C0-Ck)/(θCk-Ck′)=f(y),员工根据各自的效用大小确定自身的参与程度。企业内员工都将参与成本控制,影响最终效果的是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员工k的参与成本为C1K。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成本是C2,j为员工总数,个体员工负担成本是。

(4)假定企业的成本控制标准具有持续改进性

成本控制的过程需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量和监督,不断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标准将不断被调整,以反映过去实际成本的降低水平和未来成本的目标设置情况。

3 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激励模型

3.1 传统标准成本控制下的激励模型

(1)员工效用函数

员工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成本控制绩效取决于员参与的动力与程度,而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动力产生于他们的需求和动机。它的外在表现是员工控制成本的态度,内在影响因素是激励效用大小。员工参与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参与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分析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分享成本控制的经验等方面。企业应该界定员工的参与行为、评价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贡献。

根据员工控制成本的结果,将其分成一般员工与超标员工,编号分别为1~i,i+1~j。一般员工获得的奖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业绩奖励α1(C0+θCk′-2Ck),α1表示员工单位个人业绩奖励,C0+θCk′-2Ck表示员工本期业绩及其同比提高值之和。其次是员工个人对于企业成本控制效益提高的系统贡献奖励

超标员工未能达到成本控制基本目标,将要受到组织的处罚。用Rk表示超标员工的负激励效用,α2表示员工单位个人业绩处罚。效用函数Uk为:

(2)企业收益函数

基于个体员工视角的企业收益:

(C0-Ck)表示员工k的本期个人业绩,(Uk-C1k)表示企业给予员工k的所有奖励,C2表示组织实施成本控制的相关开支总和。由此确定整体企业收益TR=

3.2 “基准——样板”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

成本控制标准得以有效实施,需建立在员工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企业通过设置“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和“样板”成本控制标准,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刺激与示范效应,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1)员工效用函数

对员工进行分类讨论如表1:

表1中员工的编号是按照员工实际成本数据编制的。其中,编号1~m员工的成本区间为(Cy-δ,Cy],δ表示一个适当小的正数。员工的激励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个人业绩奖励、主体业绩贡献奖励和样板奖励。样本奖励Yk由企业总体收益水平决定,即:

TR表示企业总体收益,yk是企业成本控制业绩奖励率,即每单位的组织收益给员工的奖励。

编号为m+1~i和i+1~j的一般员工和超标员工,其激励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个人业绩奖励、主体业绩贡献奖励。

表1 成本区间及业绩奖励表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员工的效用函数为:编号为1~m

编号为m+1~i

编号为i+1~j

(2)企业收益函数:

TR=∑jk=1TRk

将(*)式代入(8)式得:

(3)企业收益最大化下的员工激励模型求解

实施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标准,旨在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目标均衡。为计算方便,假设样板员工只有一名,m=1,f(y)=ay2+by+c,企业设置的样板奖励系数为y。基于企业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模型进行求解:

这里以某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第一季度机加车间10个员工的相关历史数据作为观察值。通过算例对模型求解如下:

步骤一:依据企业记录的历史数据,对员工业绩提升函数进行计算。根据模型假设将业绩提升系数定义为关于y的二次函数,通过对该企业传统奖励系数和业绩之间的观察结果,模拟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业绩提升系数,得到a,b,c的值分别为0.6,0.144,0.384,进而得到员工业绩提升函数为:

步骤二:为保证奖励系数设置的合理性,分别将不同奖励系数值0.02,0.03,0.04代入(10)式进行运算,选择使得企业收益最大的y值,即0.03作为样板奖励系数。

步骤三:一般地,取θ=1.1,θ=1.1,企业在实施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时,将相应的奖惩系数设置为α1=0.02,α2=0.01,β=0.05,且基准成本取50%~60%的成本值,C0=65.32;此外,编号为1的员工参与成本为0.37,一般员工参与成本为0.25,不合格员工参与成本为0。根据10个员工基础期和比较期的成本数据,计算个体员工效用Uk如表3.2所示。效用高于0.2的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效用低于0.2的员工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表2 个体员工效用Uk

4 模型分析

设置成本控制标准的目的不在于使工序的实际成本相对于预设值呈现下降趋势,而在于促进生产环节的持续改进并由此带来的成本降低。传统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企业与员工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企业希望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员工则希望在满足企业最低成本限度的要求下能够轻松完成个人工作。而在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每一位积极参与成本控制的员工都会得到企业的肯定与适度的奖励,这使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得到了弱化,每个员工都可能成为成本问题的解决者。企业为提高对员工激励效用,可以提高个人绩效激励系数α1或者系统贡献激励系数β,但所需代价更少的是降低其参与成本C1K。

实施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员工业绩提升程度与样板奖励系数正相关,企业的收益受到样板成本控制标准的影响。企业给予的奖励在不同的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一般员工的个人业绩奖励和系统贡献奖励上,一般员工的总体奖励上升,系统贡献奖励的比例有所提高;超标员工的处罚没有大幅变化。对企业收益影响最大的是样板员工奖励YK。一般的物质激励对样板员工激励作用较小,而且会影响企业整体收益。应加大精神激励,授予其勋章、给予其晋升机会等。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系统是从成本与企业收益角度研究的。员工的业绩提高程度会随着奖励系数的提高呈现递减的趋势,企业的激励支出将会大于成本控制效益,存在这样一个动态平衡点,使得激励支出刚好等于成本控制效益,实现组织收益最大化。

假定相同的企业总体收益TR,两种模型的企业激励系数α1,α2,β相等,,则在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成本控制效果更好。实施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后,企业可以对个体员工进行有效地绩效评价和激励,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群体劳动中个人贡献无法衡量的问题,使得个体偷懒倾向减弱。成本控制激励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双重成本标准中的隐性激励效果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这种现象,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

5 结语

本文建立的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旨在分析实施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后员工的激励效用大小。首先在传统的单一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讨论员工的效用函数和企业收益函数,其后加入了样板成本控制标准,并对效用函数和收益函数做了调整。企业设置“基准”成本控制标准和

“样板”成本控制标准,能够克服成本控制激励系统中成员“搭便车”的行为,对员工能够产生强烈的刺激与示范效应。在设置相同激励系数的条件下,企业有更多的收益,员工的效用也有所提高。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水平。

[1]Smith Ian,Boyns Trevor.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he pursuit of control in Britain to c.1960[J].Accounting,Business&Financial History,2005,15(2):187-216.

[2]Widener K.Human capital,pay structure,and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bonus compensation[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6,17(2):198-221.

[3]Mclean T,Tyson T.Standard costs,standard cost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new technology into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 sunderland shipbuilding industry[J].Accounting,Business&Financial History,2006,16(3):389-417.

[4]陈春花.泰勒与劳动生产效率——写在《科学管理原理》百年诞辰[J].管理世界,2011,(7):164-168

[5]Robson N.Adapting not adopting:1958-74.Accounting and Managerial′Reform′in the Early NHS[J].Accounting,Business&Financial History,2007,17(3):445-467.

[6]Smith J A.Handbook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M]. Amsterdam:Elsevier,2007.

[7]Ritzwoller D P.Creating standard cost measures across integrated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5,97:80-87.

[8]李丽君,黄小原,张晓鸥.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成本控制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3):43-46.

[9]郭心毅,蒲勇健,刘飞宇.基于涉他偏好理论的员工激励机制设计[J].软科学,2009,(12):104-107.

[10]Drake A R,Wong J,Salter S B.Empowerment,motivation,and performance:Examining the impact of feedback and incentives on nonmanagement employees[J]. 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07,19:71-89.

[11]宋文彪.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转变[J].经济问题,2006,(2):32-33.

[12]程隆云,周小君,何鹏.非物质激励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会计研究,2010,(4):57-64.

[13]Hsiao T Y.Establish standards of standard cost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rgent gray zone test[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68(2):593-611.

[14]Lemieux T,Mac Leod W B,Parent D.Performance pay and wage inequality[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1):1-49.

[15]Chan D.W.M,Chan A.P.C,Lam P T I,Wong J M W.An Empirical Survey of the Motives and Benefits of Adopting Guaranteed Maximum Price and Target Cost Contracts in 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1,29(5):577-590.

[16]Dossi A,Patelli L,Zoni L.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Incentive Plans[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Finance,2010,25(4):531-558.

[17]David A.Brown,Booth Peter,Francesco Giacobbe.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A-dop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Australia[J].Accounting&Finance,2004,44(3):329-356.

[18]Peter Clarke,Tracy Mullins.Activity Based Costing in the Non-Manufacturing Sector in Ireland: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Ir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22):1-18.

[19]Sedatole Karen L.,Towry Kristy L.,Thomas Myra A. When formal controls undermine trust and cooperation[J].Strategic Finance,2008,89(7):39-44.

[20]孟凡生,张高成.双重动态成本控制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78-84.

[21]甄晓非.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成本计算与收益分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1):117-121

[22]张高成.“基准——样板”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及其视阈下的激励系统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10):122-124

[23]孟凡生,张明明.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成本核算系统研究[J].管理评论,2013,(3):171-176

[24]张明明.基于双重控制标准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内部构成及耦合机理研究[J].情报科学,2013,(6):126-128

[25]管宝云,赵全超.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需求与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122-126.

[26]Barton H Hamilton,Jack A Nickerson,Hideo Owan. Team incentives and worker heterogene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eams on produ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6):465.

[27]Chapman C,Ward S.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Balanced Incentive and Risk Sharing Contract[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8,26(6):659-669.

[28]Bianca A.C,Marc J.F,Celeste P.M.Why do Employees Take more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fter Co-developing Performance Measures?A field study[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3(2):120-141.

[29]肖缓.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3,(5):64-69.

[30]王艳梅,赵希男,郭梅.同事压力与团队激励关系的模型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8,(3):138-140.

The Research on the Motiv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Dual Cost Control Standards

MENG Fan-sheng,WANG Xue-song,ZHOU Liang-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Cost control standard setting and incentive to employees is alway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With the evolution and change of enterprise environment,Taylor monolayer standard of cost control and incentive system is questioned,and the new concept of double standard cost control appears.The validity of double standard cost control in enterprise,satisfaction degree of employees individual rationality demand and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profit are closely rela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mployees utility function and enterprise income fun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double standard cost control,construct incentive model for meeting the demand of employees individual rationality and enterprise profit maximization.Example of the model for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employee incentive model under the action of double cost control standar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motivate employees to control costs and improve enterprise income level.

double standard of cost control;utility function;enterprise income;incentive model

1003-207(2014)07-0094-06

F230.9

A

2012-07-04;

2013-1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207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92304110017);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1135)

孟凡生(1963-),男(汉族),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成本控制.

猜你喜欢
样板双重收益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净水样板的力量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人大样板”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