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是墨西哥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的作品。“魔幻现实”是拉丁美洲小说的一大特点,《恰似水之于巧克力》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把这一特点发扬光大,被称为“美食版《百年孤独》”。
自1989年发行以来,它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量达到五百万册。1992年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巧克力情人》,创下了北美票房外语片的奇迹,囊括了多个国际电影奖项。
小说有十二个章节,这些章节都以月份的标识为界。除了六月的内容是“制作火柴”以外,其他的11个月份都是菜肴的制作方法,如玫瑰花瓣鹌鹑、巴旦杏仁芝麻辣烧火鸡、核桃酱辣椒的制作方法等。制作菜肴与火柴需要的材料都在标明章节的页面排列出来。而小说的故事,就自然而然地隐藏在菜肴与火柴的制作方法里。悲欢离合、哀怒嗔痴与食物散发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沸腾不休。
小说以民主革命时期的墨西哥为背景,以蒂塔与佩德罗的爱恋为主线,叙述了女主人公蒂塔亦幻亦真的一生。蒂塔出生于家中厨房的桌子上,仿佛预示着她在厨师这一事业上有着与生俱来、不可言喻的灵气与不凡。长大后的蒂塔与佩德罗相爱,他们是真正的爱了,因为蒂塔在爱情到来时,“体验到了油炸面团落入滚开的油锅该是什么感觉。”佩德罗上门提亲,却遭到了蒂塔母亲的粗暴反对,因为在这个家族里有个残忍的规矩:最小的女儿必须照顾母亲直至母亲归天。蒂塔不得不遵守这个规矩,心里默默地迂回地与之对抗。
佩德罗为了能接近蒂塔,竟同意与蒂塔的姐姐结婚。蒂塔怀着沉重的心情为新人准备婚宴餐饮,她在婚宴后成了家里的厨娘,怀着苍凉的心境过活。在后来的岁月里,姐姐与佩德罗去别处生活,蒂塔一手带大的外甥去世,二姐与军人私奔,她与暴戾的母亲始终保持对抗,直至她精神崩溃,不再说话。她披着钩织良久的床单投奔布朗医生。
她寻求帮助的布朗医生向她求婚,但蒂塔没有答应。母亲与姐姐相继去世,在蒂塔外甥女的婚礼上,蒂塔和佩德罗第一次能够无拘无束地相爱,离当时的表白已过去了整整22年。当他们爱到极致,佩德罗满足地死去,蒂塔披着床单吞食火柴,回忆着与佩德罗相处的每个瞬间。身体迸出火花,房子变成火山,一切皆烧为灰烬,只留下了一本蒂塔的菜谱,一本饱含着哀怒嗔痴的菜谱。
蒂塔与佩德罗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二十二年中,他们拥抱着彼此的灵魂,却在道德约束与家族条规中受尽煎熬。小说里多次出现的“床单”这一意象便是他们爱情的最佳见证。这条床单是蒂塔与佩德罗开始恋爱的那一天开始钩织的,蒂塔用钩针钩织了一年才完成,这一年恰恰是这对情人为结婚所预留的时间。得知佩德罗将与姐姐结婚,蒂塔把床单取出来,一边哭一边织,织了一晚上终于织完,她把它披在身上,却无法抵挡寒意。“床单”对蒂塔而言象征着某种关系,一种合乎法度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一种她非常向往的关系,可以说“床单”是她的梦想。医生要把精神崩溃的她带走时,她是披着床单离开的:“床单那么大、那么重,马车里都盛不下了。蒂塔用那么大的力气抓着它,除了拖着它走,没有别的办法,它就像一件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婚纱,覆盖了整整一公里的路面。”
后来蒂塔终于能和佩德罗在一起,佩德罗却意外死亡。蒂塔觉得寒冷,便把床单披在身上,火柴点燃了床单,床单又点燃了房子。这就是床单最后的宿命。那是一种无边的等待,是蒂塔在艰难困苦的境况下仍矢志不渝的证物。爱人逝去,证物也就随之而去,但留下的是久久的气息,曾发生过,就会留有痕迹。
《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除了有对爱情的细腻描写外,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在这本书里,神秘的玛雅文明与近代的科学相映成趣,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生活互不干扰。书里有巫医神秘的法术,也有现代医学的认识;有制作传统圣诞节馅饼的菜谱,也有洗涤机和热水器。
蒂塔出生时的眼泪在蒸发后晒成了五公斤盐;粽子若有人在旁边说话就煮不熟;蒂塔姐姐吃了玫瑰花瓣鹌鹑身上也散发不灭的玫瑰味;蒂塔吞掉火柴,身体迸发火花,房子被烧成了火山,碎石变成了烟火……这些荒诞古怪、扑朔迷离的情节描述贯穿小说始末,让它更富玩味。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关于奇象异俗、关于菜肴的小说,能阅到奇闻异事,也能享受墨西哥风味的盛宴,还能在既奇幻又真实的故事里感受永恒的爱。若有机会翻开它,你将会进入仙人掌国度的魔幻季节。
(文/戴雪晴)
(英)大卫·米切尔著/唐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