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磊
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始,学生逐渐接触了一门来自于大自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学科——物理.长期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到班级授课模式的制约和片面追求分数的影响,教师在设计备课、传授新知、布置作业、平时的考查到升学考试中,都很少顾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多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直接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感觉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物理的分层教学.
一、要对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有一
个明确的认识
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但因个人天赋、家庭的熏陶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高低不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致使学习效果千差万别.成绩好的学生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老师讲慢的知识部分自己早有所了解;基础知识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的讲解稍微快些,就很难接受很难理解,这样就会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若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就会有效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所谓的“物理分层教学”就是物理教师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自身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所带的班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内在的潜力倾向,科学地、合理地和有目的地分成好、中、差不同层次的群体,并分别给予他们不同层次的辅导,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使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有效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物理教学的分层实施
教师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做到对每位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拥有的基础知识,平时课堂上的注意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课外阅读能力以及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分层,才能做到既没有压抑好的学生,也没有放弃基础差的学生.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和感受.
1.在学生中进行分组
通过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近期测评结果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在A组的学生基础最好,反应能力较快,接受新知更容易,教师在基础教学部分的进度可以适当放快一些,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在B组的教学中,学生相应反应弱一些,教学的进度也应相对放慢一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课外拓展方面不易放的太广太宽,要做到比A组同学的要求稍低一些.在C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能够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
例如,在讲“电功”时,A组的同学不仅要掌握电功的意义、电流做功的实质,还要明确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因素的方法、过程和结论,能够应用电功的基本公式W=UIt拓展到变形公式①W=I2Rt,②W=U2Rt,③W=UQ,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多少.而对C组的同学而言只要求掌握电功的意义、实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了.
2.作业的分层布置与批改
学完每节内容后,为了有效地巩固新授知识,物理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布置一些适当的作业,在这个环节中物理教师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分层给予批改.A组学生的作业基础知识可以少一些,提高拓展性的题目可以多一些;对于B组学生,则要做到基础与提高相对处于均衡状态;而C组学生的作业则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上,不必进行多方面的引申.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物理教学的分层测评与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以后,物理教师要通过多次测试的方式进行多次的分层评价,有意义的测试可以评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用成绩反馈信息,强化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是用来检查教学计划、教学程序、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学生从测试的结果和讲评中获得的信息,根据反馈的信号进而激发、梳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澄清一些有疑问的知识成分,继而达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以后的学习步骤的目的.对教师而言,通过有目的的测评,以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对比,会发现原来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学生成绩会更好;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通过实施物理分层教学,我看到了许多学生的进步,利用课余时间再通过与学生间的谈话、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比较认可这种分层的教学模式,那些曾经失去学习信心的学困生,也对学习物理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并找回了学好物理的自信.
总之,初中物理知识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所有的学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有了自己良好的教学模式,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欢乐中吸吮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