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艳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小学生用自己在数学之中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等对一些实际的问题进行实践解决,是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成为当下国内外教育界的主流,如何将这种培养小学生建模思想的方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也成了热点话题。本文则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建模思想教学进行的分析、探讨,见证了建模思想在高效课堂之中所创造的奇迹。
一、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建模兴趣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着较为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在建模过程之中可分为三大环节:表述、求解、验证。其中每一部分都会遇到不小的障碍,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充满好奇心,往往会对自己所好奇的事物进行探究活动,而好奇心正是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积极性来开展实践性的操作活动,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模型思想。
在教授“认识角”知识时,很多小学生都会很简单认为一个角的大小程度直接关系到两条边的长度,其想法是角越大,边就会越长;而角越小,边就会越短。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实践操作,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之中获得一个真正的认知。教师在黑板上按住一个纸板,将其定义为一个固定的角,然后再分给学生可活动的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对自己所认定的想法进行考证,最终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在这种操作活动之中,充分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之中寻找答案,从中感受到数学建模中的乐趣。学生也会渐渐提高对数学建模的兴致,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也得到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活动以师生互动为基础,完全摒弃以往只讲只听、笔记加背诵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答案,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之中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进行验证,既培养了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能力,又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情感。
二、借用数学模型,促进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所进行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所以,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其感受从数学知识至数学模型的创造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在教学“单位名称”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15千克减10克”和“0.6米加3分米”两道算式是否能够直接计算,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会回答出这两道算式中因为不是同一种单位,所以不能够直接进行计算,必须要转换、统一为同一单位才能够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提出,小数计算的时候为什么要进行小数点的转换?这就是为了强化小学生对计数单位统一之后进行计算的数学知识模型的理解。学生通过以上的计算,在解答过程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成功地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思考计算,最终对知识解释说明进而达到理解,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知识模型的构造过程中,学生又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化的体验,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三、掌握数学思想,了解建模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不是仅仅简单地运用在纸张之上,而是通过建模思想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于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所以,数学思想的应用也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创建及运用,成为数学建模较为有效的素材,巧妙地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在运用过程之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使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育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的模型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与习惯,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数学建模思想是通过使学生经历实践、研究、深化等思维过程,最终总结出数学建模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建模方法,引导其运用数学模型对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市南华寄宿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