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区银行机构空间布局研究

2014-05-22 02:16蔡双陆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心区网点城区

蔡双陆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学术界将金融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西方学者从服务功能角度对金融地理的研究重心逐渐由国际金融中心转向区域和城市层面零售金融和服务机构的空间组织结构[1],Illeris认为包含金融服务在内的许多服务并非就近购买[2]。国内学者对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形态的研究主要以聚集理论、中心地理论和地租理论,以及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3]。王修华等人认为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其金融聚集与扩散间的相互作用是金融效率的空间调整和提高[4]。徐玮、张伟锋等认为银行空间布局,可以根据地租理论来解释,银行机构等级越高越靠近中央商务区或城市中心[5]。林彰平等人认为,空间张力是城市发展战略主导下的城市空间扩张,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能够通过城市聚集经济效应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业差异化增长[1]。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商业银行网点机构布局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处于摸索尝试阶段[6]。试图从金融组织空间维度出发,运用ArcGIS技术,对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形态进行研究,揭示城市内部小尺度空间范围内银行业的布局形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关于合肥市服务业的实证研究缺少对金融服务业空间维度的研究,以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各类商业银行机构为研究对象。2012年底,合肥市城区共入驻22家银行机构 。通过查询这22家银行官方网站及调研,利用手持GPS定位仪共收集250个银行机构网点位置信息。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机构192个,邮政储蓄银行39个,股份制商业银行56个,城市商业银行35个,农村商业银行38个。将这些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等三类,将邮政储蓄银行并入股份制商业银行类,区域性商业银行则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合肥市行政区划底图基础上,对银行信息进行矢量化,从而构建空间分析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银行机构网点在城市空间尺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点,因而可以采用空间点模式方法来衡量连续空间上的网点聚集特征。选用核密度估计方法,以实现合肥市城区银行机构空间分布特征的实证分析。核密度估计通过考察区域中点密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点位置的分布特征[7]。通常通过测度研究区域中单位面积上样本数量来估计p的密度,其公式定义如下:

式中,rij是点i到点j之间的欧式距离。

二、合肥城区银行机构分布特征

(一)银行机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以环路为缓冲区设定4个圈层,再以合肥市府广场为中心,选择1500m、3000m、4500m为缓冲区半径设定3个圈层,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各个圈层内的银行机构网点进行分析。

从总体上看,银行机构网点具有一定的城市中心聚集态势,体现了金融业空间布局的向心性和聚集性特征[1,4]。机构网点数量南北差异悬殊,位于城区南部分布数量较城区北部多,尤其是西南部大量分布且显著聚集。在中心区内部,西南角属于集聚热点地区,中心区东北角出现较大空白区。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形成“由南而北、由西往东”的银行机构相对聚集地段。以市府广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不明显,但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形态。

表1 以环路为缓冲区的银行机构网点数缓冲区分析结果Tab.1 Spatialbufferanalysisofbankbranchesbytheringroads

从类别上看,以环路为缓冲区的圈层结构同样不明显,但环路对银行机构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呈现由内环向二环递减趋势,且在内环与外环之间区域内分布最多。相反,区域性商业银行由内环向二环递增。

(二)银行机构的空间分异特征

基于银行机构的空间分布聚集强度,运用ArcGIS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来刻画合肥城区银行机构网点的具体分布特征。

从总体上,网点呈现出中心区多点聚集,城区边缘相对分散的现状整体空间格局。网点数量南北差异悬殊,主要受到政务文化新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影响,积极兴建的政务文化新区紧临西二环西,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开发区则完全接壤城区南部;呈带状特征,主要是因为长江路贯穿城区东西,南北走向的干道则有金寨路、徽州大道和马鞍山路,沿线银行机构相对高度聚集。环路对网点分布影响较弱,仅在北一环凤阳路段、潜山路南段和南二环东流路段有较多分布。受城区交通干道的影响,网点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状况比较明显,主要沿长江西路、金寨路和徽州大道交汇路段集聚。大型医院中心地区网点集聚较多,省体育馆及周边娱乐休闲中心吸进较多网点,商圈周边网点高度聚集。政务文化新区、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相接壤的交通枢纽处亦呈现明显聚集态势。伴随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及金融服务市场的渐次开放,区域和居民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受到重视,而体制外生成的金融机构在中心区无即得利益,更倾向于为新区提供金融服务,以避开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因而,金融机构集中分布地段由“单点”变为“多点”并存。

从三类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核密度估计来看,三者的网点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分布表现为“大分散、大聚集”模式的中心区多点聚集格局,聚集点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商务活动区和省政府周边以及政务文化新区、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相接壤的交通枢纽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表现为“大分散、小聚集”模式,在徽州大道与内环、一环、外环交汇处以及省财政厅附近形成聚集点,区域性商业银行机构聚集不明显,属于“大分散、不聚集”模式。这一特征与张强等人的研究较为一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8]。

三、讨论与建议

在研究范围内,银行机构布局圈层结构不明显,经济地租仅对区域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区位选择影响较显著。从内环到二环的网点数量变化,国有商业银行仅在二环处出现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仅在一环有所增加,其他处较为均匀;区域性商业银行呈现缓慢增加态势。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形成银行网点聚集带,尤其是交通枢纽处,人流量大的交通干道对银行机构区位选择影响显著。商业区周边高度聚集,银行机构区位选择受商圈的影响显著。中心空白区南边主要是淮河路商业街,其周边网点数量较多且呈聚集状态。政务文化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对城区经济影响较大,对各商业银行机构的区位选择具有明显牵引用作,体现了城市发展战略主导下的城市空间扩张是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变动的重要空间张力的论证。

转型期合肥市城区银行机构在周边分散与中心区聚集相伴,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在特性。中心区集聚点空间上较为靠近,具备进一步融合形成高端金融服务聚集区的条件。随着金融体制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以及金融服务产品的差异使金融服务跨区提供和消费成为现实,城市中心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实际业绩位次优于其他区金融服务发展环境位次。此外,城区北部及外围分布产业布局较少,城北空间扩张缓慢,缺乏银行机构空间格局变动的空间张力。受到政务文化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滨湖新城的影响,城南空间张力强劲。促进中心区多个银行机构集聚点在空间上进一步聚集,形成高端金融服务集群。将城区南部作为银行机构聚集次中心地带,进而推进中心区高端金融服务集群化,引导内环与外环之间的银行机构网点向城市节点集聚,加速金融资源流动,更符合将合肥建设为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

[1]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61(8):818-828.

[2]Illeris S.The Service Economy.Chichester:John Wiley&Sons,1996.

[3]张文忠.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9(3):273-281.

[4]王修华.金融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一个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经济地理.2009,11(11):1808-1815.

[5]徐玮,张伟峰.银行业空间布局与竞争战略研究—以入市后的上海市为例[J].上海金融.2003,6(6):26-35.

[6]陶江.中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研究 [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5.

[7]王飞远,何洪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张强,陶江,吴敏.中国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绩效研究—基于主要商业银行的比较[J].金融研究.2012,5(5):123-136.

猜你喜欢
中心区网点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