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美国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开发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手段,并探索未来的作战概念以削弱对手A2/AD能力,确保在“反介入”作战环境中威慑并击败对手,美国军队必须有能力慑止、防御、击败潜在敌对国家的进犯,保护盟国和合作伙伴利益以及美国安全和在关键地区的影响力。所谓“未来的作战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空海一体战”。
该概念将指导未来美国空军和海军如何在所有作战领域内进行能力集成,以应对制约美国在全球行动中的各类挑战。本文从“空海一体战”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成形和辩论演进过程等出发,力图厘清该概念的轮廓与本质。
“空海一体战”的历史背景
美国海军、空军的联合作战具有悠久历史,不过到上世纪90年代它们在文化上继续保持着互相独立和互不兼容的姿态,两个军种甚至在相似的空中行动中仍采用各自完全独立的术语体系与行动概念。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后,现代战争的现实使军方高层及两个军种更深切地意识到:在冷战后新的全球安全环境中、在国防预算压力下,先前两个军种互不兼容、各自发展的路线必须修正,重复和重叠必须减少。在未来战争中加强空军与海军的联合,逐渐成为两个军种高层的共识。随后,两个军种开始注意在装备、条令和作战训练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实现新时代全球濒海作战环境中更紧密的联合与协作。
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5月,时为海军中校的詹姆斯.斯塔弗里兹(后任美国欧洲总部司令兼北约盟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发表论文认为,“我们需要一种以一支可以即时部署、实力强大、完全一体化的打击力量为核心的空海一体战概念。”由此,“空海一体战”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美军正处于“寻找新对手”时期,加之军种之间忙于武器装备、训练等低层次的联合,该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但此时该概念已落入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ONA)主任安德鲁.马歇尔的眼帘,或者说这个概念正符合马歇尔对美国未来潜在威胁的思考。拥有兰德公司历练经历的马歇尔,尤其善于识别正在形成的并可能影响美国未来地位的战略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完成新军事革命相关课题研究之后,马歇尔即将注意力聚焦于中国身上,因为中国最有可能因快速的经济发展对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构成威胁。15年中,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CSBA)先后为马歇尔的净评估办公室进行了20多次针对中国的作战模拟并撰写了几十份研究报告,从而为马歇尔提倡和推动“空海一体战”概念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由于渊源关系以及自身的特长,兰德公司在此期间也自然成为马歇尔得力的左膀右臂。兰德公司利用由马歇尔资助的基于人工智能和战斗建模(战略和作战两个层面)技术建立起来的联合一体化应急作战模型(JICM),对中国进行战略评估,以及中美力量平衡评估。
在与军种合作方面,兰德公司空军项目还接受美国空军的委托,对空军与海军间的联合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产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战争模式发生变化而导致军种间文化产生的强烈碰撞,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军种间联合创造的技术可能性,美国的“军事大脑”们对未来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这些都为“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空海一体战”的形成与争议
近年来,五角大楼许多高级官员逐渐认同了马歇尔的观点,即一些国家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和能力已经威胁到美国为捍卫本国和盟国利益而在全球投送力量的能力。为此,前美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部司令、后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的卡罗尔.钱德勒上将再次将“空海一体战” 概念提出,并得到时任空军参谋长的诺顿.施瓦茨上将的认可。
2009年5月,曾就任于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鲍博.沃克---“空海一体战”概念与“海基能力”(Seabasing)概念的积极倡导者,在成为海军副部长后毫不避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才使“空海一体战”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有了一席之地。而2010年前的3年内,“空海一体战”的设计者先后组织了6次演习来确定“空海一体战”的使命。
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证,2013年5月,国防部“空海一体战”办公室(ASBO)才正式代表官方对“空海一体战”概念进行了最为权威的公开诠释。该文件称,“空海一体战”概念旨在确保美军在全球的行动自由,从而使盟国安心并遏制潜在对手。
不过在“空海一体战”概念发布之初在五角大楼、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内部曾遭到强烈抵触。特别是陆军与海军陆战队认为这个概念可能减少用于地面作战的国防开支。
据《华盛顿邮报》获得的一份为海军陆战队司令准备的内部评估报告称,“在和平时期建设以空海一体战为重点的海军和空军将昂贵到荒谬的程度,”如果用于与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将会导致“无法估量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列文沃斯堡陆军基地指参学院高级军事研究学校的创始人,陆军退役准将德切格则在《陆军》杂志2011年5月号发表文章,将现在的“空海一体战”与1990年代盛行的“快速决定性作战”(RDO)理论相比较。他认为这两种理论均充满了理想主义论调。德切格认为,没有强力地面部队的作战只是某种惩罚而不能取得全胜。况且这些理想性的概念从来没有实践,也没有在学校中得到教育和认同。
目前五角大楼和各军种尚未正式发布作战计划、训练和执行等方面落实“空海一体战”的官方文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军种都在坐等观望。相反,各军种早在2010年前的几年间已是“暗潮涌动”。
美国空军为了适应“战略东移”这一新国防战略的需要和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早在2007年12月就提出了实现“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发展战略。如今,作为“空海一体战”概念基础要素的远程打击能力已成为美国空军未来重点发展的目标。endprint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升级
随着阿、伊两场地面战争进入收尾阶段,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高层开始探讨其未来的使命任务与角色定位问题。因为在国防预算日益紧缩的大背景下,必须找准自己未来的位置与角色,否则将在新一轮经费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更可能在“空海一体战”概念指导下开始形成的新亚太作战战略中被边缘化。因此,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尽管觉悟得有些晚,还是一起加入了支持(并修正和扩充)“空海一体战”的阵营。
为此,两个军种联合推动国防部和以陆军上将邓普西领导的参联会高层提出了一个可以包容“空海一体战”的更全面的“联合作战介入”概念,从而巧妙地取得了海空军的认可,达成了各军种及国防部高层各方利益的平衡。
随着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正式支持和加入,美军新世纪的最具优先级的高端作战构想由“空海一体战”概念进化为“联合作战介入”概念。
2012年3月,美国陆军能力集成中心主任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共同签发了《实现并保持介入: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联合概念》。该文件强调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为联合部队司令官提供地面和沿海地区决定性的能力,阐述了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在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执行此类任务提出了设想。这意味着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立足于未来战略环境的变化,向其强调的未来核心作战能力迈进,两个军种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具体作战构想正式形成。
至此,在“联合作战介入”的顶层概念之下,形成了由海空军提出的“空海一体战” 概念和海军陆战队与陆军主张的“夺取和保护作战介入”作战概念相互支撑的完全一体化的作战概念,标志着美军在两场大型地面战争结束后、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综合性解决方案应对新兴大国崛起的严峻挑战。它也体现了美国一贯强调的运用国家力量所有方面支撑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原则,也说明“联合作战介入”是比“空海一体战”概念更成熟、更专业、更成体系的作战概念。而国防部“空海一体战”办公室于2013年5月发布的文件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该文件称,“空海一体战”概念是“联合作战介入”概念下的一个支持性概念。
“空海一体战”的本质
那么,这个“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不妨将美国海军少校丹尼尔.麦考利夫在《瞄准空海一体战:应对中国海上区域拒止能力的作战概念》中所罗列的可能性加以扩展:
第一,它可以是一份战略“白皮书”,类似美国海军于1994年10月发表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陆》战略白皮书一样,对未来长期战略环境的一种愿景表述。即,在未来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安全环境下,面对新兴大国不断发展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和能力,为确保美军具备在全球范围进行力量投送的能力,确保美国自由进入全球公域的能力,以及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的安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而向世界发布的战略“白皮书”。
第二,它可以是一种战略传播式的“告知书”,基于战略传播所特有的跨部门协调性与对外信息传播的一致性,经过精心策划,发布有利于创造、强化或维持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相关信息,以期有效地慑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产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不利的战略企图,并有效安抚盟国及安全合作伙伴。
第三,在美军财政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它可以是军种争夺国防预算与作战资源的“圈地运动”。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装备采办需求指导书”。在一种统一的战略框架下,避免因投资于军种为中心的、昂贵的、单一效用的作战能力而带来资源浪费,消除多余的重复采办以及军种相互竞争的装备采办计划,从而获得全新的、全面的、共有的作战资源。这将对未来的国防预算产生重大的潜在影响。
第四,它可以是一种跨领域协同能力的“倡议书”,是超越了联合层次的一种广泛联合模式,这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更加联合的作战行动,而是“倡议”各军种以互通操作性为纽带,从各个方面进行集成。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高端战争,作为一种概念尽管它还不完善,但对美国未来军事思想将会产生重大的潜在影响。
此外,它也是“战役想定”,统一各军种条令、组织、训练、装备、领导力和教育、人员和设施(DOTMLPF)的“底层协议”,以及美军内部对未来军事转型和作战理论的探索。
无论“空海一体战”概念的真实面目是什么,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深化,美军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在战略层面,形成威慑;二是在战役层面,提供联合作战介入能力的方法与手段;三是在战术层面,提供跨领域联合作战手段,在制度方面提供规范条令、组织、训练、器材、领导力和教育、人员和设施的框架;四是在国际安全合作方面,为盟国及合作伙伴提供一种凝聚力。
有句话说:“俄国人玩国际象棋,中国人玩围棋,美国人玩扑克。”如今,美国人也开始玩围棋了,而棋盘就设在了太平洋。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抛出,就如同围棋的布局阶段在广泛的棋盘正中央的“天元”星位投下了一子。所谓“棋势在中腹”,这看似无边无际的手棋,却暗藏着巨大的威力:一则取势,对中国形成无形的威慑;二则“镇神头”,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三则配合守角保边。可谓一石多鸟之招。正如在围棋实际对局中,布局阶段点“天元”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而究其成功之道无不因开局即造势、抢势、成势而获胜;倘若点“天元”失利,尚可通过中盘搏杀与官子争抢挽回损失,而那先前投下的一子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弃子---一个概念而已。
“空海一体战”告诉中国什么
近几年来“反介入/区域拒止”成为一个最热门的术语,人们为界定“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这两个概念争论不休,似有明确定义却又不尽然。但是,“反介入/区域拒止”这一“空海一体战”概念最为根本的前提假设也是由美国单方面提出和广泛“传播”,并牵引美军未来发展方向。
但这种所谓新兴大国正在发展中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与能力是否真实存在? 新兴大国实施该战略与能力的动机、机会、战场空间等又在哪里? 如果以这种别出心裁的前提假设为基础,来指导美军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是否存在巨大的风险?endprint
对中国而言,正确地认知“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以及对未来国际环境正确地判断,必有助于采取正确的策略加以应对。综合各种情况,面对“空海一体战”概念以及“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面对浩瀚的太平洋,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深知,仅靠一己之力是无法平衡所要平衡的各方力量的。对中美双方而言,争取更多的盟国与合作伙伴,将会成为决定西太平洋未来命运的序幕。
第二,以中国文化固有的价值观去硬套美国文化下的价值观,常常会错误判读美国的行为规范,错误的本质上的认知必将导致错误的政策。故此,中国政府及军队应从文化、经济、外交、军事等方方面面,对美军的“空海一体战”概念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深度的、客观的战略评估,以期对长远战略环境以及挑战和机遇梳理出清晰认识,作出最优的决策,进而建立合理的“战略—规划—行动—评估”体制,以弥补长期以来中国军队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三,不可否认的是,爱好和平是中美等各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意愿,克伦威尔式的“依赖上帝,同时子弹上膛”毕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无论国家与民族信念如何,穷兵黩武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源于决策层的过分自信与对对方战略目标的误判,中美双方构建战略互信机制势在必行。但善战方能不战,保持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和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平衡之力。无论从围棋对弈还是从军事对抗上讲,敌之要害即我之要害,珍惜因信息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红利,壮大在太空与网络空间领域的力量体系,发展针对2000海里外动态目标的精确制导打击武器,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未来武器装备系统发展的重点。
无论是从“空海一体战”到“联合作战介入”,还是从“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再平衡”,这都是冷战结束以后,五角大楼在新形势下的重新定位,是美国对国防战略与军事战略追求最佳解决方案的不对称性思维的最终体现。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必然,美军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疲于奔命的十年,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十年。正是这十年,美国防务学者笔下新兴大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而从全球的航道控制、海上交通、可能的冲突、威胁与压力、文化断层区域等各个方面来看,西太平洋都是未来军事战略理想的聚焦区域。未来如何? 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为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所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