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高校转制初探

2014-05-20 09:49张华
教师·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作者简介:张华(1974—),女,教育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

摘要:公立高校转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思路,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公立高校转制的背景、意义、模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公立高校;民办高校;转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要扩大招生,另一方面是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因此,探寻发展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和创新高等教育体制迫在眉睫,公立高校的转制便是这种探寻和创新的结果之一。

一、公立高校转制的内涵与由来

公立高校转制是在保证学校资产归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减少或停止公立高校的财政拨款。学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改用民办机制,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筹资金、自主管理和自负盈亏等,其实质是改变国家包办的性质。

最早成功实施公立高校转制的学校是由原来的浙江省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转制而来的宁波万里学院。1998年11月13日,在征得教育部的同意后,浙江省政府决定对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实施转制,由万里教育集团承办,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学院财产全部归国家所有,学校更名为万里学院,从而揭开了我国首家公立高校转制的序幕。促成公立高校转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校内管理体制的需要

原有的公立高校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统辖,使高校管理缺乏弹性和办学自主权,很难引入市场机制。而转制高校拥有较为独立的人事任免、利益分配、教学管理、招生等权力,能建立一套激励竞争机制和调节机制,有利于对学校实施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

2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始终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实行公立高校转制,能迅速融合社会奖金,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教育经费紧张,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公立高校转制的意义

1有助于理顺宏观管理关系

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多年,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各级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齐抓共管、责任不清的局面并无多大改变,致使学校陷入多头领导,无所适从的境地。而转制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从根本上解除了高校与原有管理部门的隶属关系,国家主要通过立法和规划等方式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

2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办学体制过于单一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行公立高校转制可以打破单一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

3有助于转换高校运行机制,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转制后,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董事会或校长之间建立了协议承办关系,权责分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的利益主体地位不同程度地给予了尊重,学校较少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干预与制约。学校在有关办学政策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规划发展,提高办事效率和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

4有助于改变师生员工的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制高校依据市场经济规律来实施各项改革,如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合理拉开工资档次,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引入了较为灵活的市场机制,由此带来师生员工观念的变化,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公立高校转制的模式

1在所有者不变的情况下引入民办机制,学校按民办机制运行

此种模式重在拓宽筹资渠道,搞活学校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学校原有资产及增值资产的归属不变,原有教职工的身份和待遇不变。这种转制容易被教职工接受,但不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因此,这种模式只能作为公立高校转制的阶段性目标。

2引进新的举办者,与原举办者联合办学,学校按民营机制运行

这种转制模式应明晰产权,对原有校产进行清产核资,进行产权界定,签订有法律效力的联合办学协议,并成立有双方代表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任,之后的学校资产及其增值资产要根据双方不同的出资额度进行合理划分。

3转换举办者,由政府办学转为社会力量办学,变公立高校为民办高校

如果说前两种转制模式是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变化的话,第三种模式则立足于转换所有制。此种模式首先应对原有公立高校的资产进行评估,然后由新的举办者一次性出资买断,或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买断,学校作为纯粹的民办高校运行,与原来的办学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独立办学。

四、公立高校转制应注意的问题

1经费问题

转制后,学校不再接受国家的教育资助。因而,公立高校转制首先面临的就是政府教育经费的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适当提高学费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势必又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因此,转制高校要努力吸收社会捐赠,发挥自身吸引社会投资的优势。转制高校还可利用转制带来的自主权,改革旧体制,挖掘资源潜力,更新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弥补因财政拨款减少而带来的损失。同时,国家除了对转制学校进行宏观管理之外,也应对转制学校进行一定扶持,如分步骤抽除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把部分教育经费以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形式用于资助困难学生。

2质量问题

相对于纯粹的民办高校来说,转制高校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由于转制高校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学校会为了增加收入而把大量精力放在获得捐资和招生方面,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忽视和放松教学。因此,有关部门在挑选举办者时要慎重考虑,定期对转制高校教育教学进行督导评估,以确保学校不因转制而影响教学质量,防止某些人利用转制谋取私利。

目前正在进行的公立高校转制还只是立足于转换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制的主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划拨经费不足的矛盾。但公立高校转制的目的不限于此,其最终目的是探索教育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公立高校的单一关系,解决公立高校“政府统管,千校一面”的局面,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多边互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转换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只是转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不是终结目标。当然,不管是转换投资体制还是运行机制,不管是转制过程中还是转制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转制是否成功的前提。转制后,政府虽然没有对学校直接拨款的义务,但有责任为这些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教育发展研究,2006(6):36—39.

王凌峰,覃静.公立高校转制问题刍议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7):13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阅读疗法在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推广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民间融资监管及其立法完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